01
小A經常抱怨自己沒啥朋友,圈子太小,除了上班就是家里蹲,想交個男朋友都沒啥機會,只能淪落到去相親的地步。
她也不是沒試過去融入集體,比如同事約好去吃五星級自助餐,她原本就不是大胃王,也達不到“扶墻進,扶墻出”的境界,去了虧得很,最后付了很高的價錢去做了一件極不情愿的事,還不如一個人去做個推拿來得痛快;
再比如大家說去通宵唱K,她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只能當聽眾的份,回家還得狂敷面膜補救,無趣得很。
這里既有為利益而生的圈子,也有因興趣愛好的圈子,還有各種學習圈,然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勉強湊在一起玩,討好式地強行融入,就算走進去了,只會尷尬。
能混圈子不是你說了算,而是那個圈子說了算。因為圈子本身自帶屬性,價值觀相近的人自然會走到一起,處于什么層次就會結交同層次的人。
不是一個圈子的人,根本玩不到一塊,勉強玩一起,也不會長久。
02
小B由于機緣巧合,給一個知名外企的CEO當了中文家教。日子久了,她對這個CEO有了相當的了解。他的人脈極廣,廣到什么程度呢?有時會和比爾蓋茨巴菲特這類只出現在傳說中的人打高爾夫喝茶,和王健林也一起出席過某會議。
根據六度空間理論,只要通過六個人,就一定能找到你想要找的那個人。而小B僅僅通過他一個人,就可以認識到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
然而,他們之間卻相隔著千山萬水那么遠的距離。這里指的是即使小B有幸通過這個CEO見到那些人,也只會傻愣愣地站著,除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之外再無話可說。
你認識那個人,并不代表他是你的人脈。因為你的能力和價值還到不了那個級別,你們就沒法玩到一塊兒。所以,就算你認識一個大咖,那只能僅僅算是認識,不代表你們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不可能平等對話。
能夠提供資源的對等交換,混一個圈子才會是水到渠成的事。
03
你可以翻翻你的微信聯系人可能有成百上千,有多少年不曾聯系的同學舊友,有點贊之交的某個客戶,甚至送外賣的小哥。你能說這些都是你的朋友?
當你真遇到點什么麻煩事,這些躺在“聯系人”名單里的人你會想到誰?即便真的想到誰了,人家憑什么要幫你呢?他能夠幫你解決麻煩,你能給人家提供什么呢?
等價交換的資源,才是有效的。如果你不能夠提供同等的價值,勢必不可能被那個圈子所接納。
又比如一個生意圈里的人有資源,有能力,不差錢,聚在一起做個事并不難;而你一個職場小白,怕失業,好不容易積攢點錢又怕打水漂,你怎么跟這個圈子里的人一起愉快地玩耍?
再比如你是縣長,自然會和別的縣長混在一起,但是你想和省長玩耍就是天方夜譚了。人家吃一頓飯上千,你請還是不請? 請,請不起;不請,無法融入。
畢竟人家談的是今年去夏威夷度假,去考個直升飛機執照,你想的是趁有假期,周邊一日游,吃個小龍蝦。
你是什么樣的人,自然會吸引同樣的人。否則即便穿上龍袍,也成不了太子。
04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你不是一個人,只是暫時一個人而已。在孤獨的日子里厚積薄發,提升自我修養,等到足夠優秀足夠強大時,便有了選擇權,便有資格去選擇和自己同“頻率” 的圈子。否則你連資源都沒有,哪來的圈子?
每個人打心眼里都不愿去迎合別人,都只想最真實的自己。抱著融入集體的想法,勉強做自己不相干的事,無異于削足適履,適得其反。
因此,實在沒有刻意去融入某個圈子。如果因為個人的能力與魅力,那么只要你所在的地方就會形成圈子。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