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總是旅程,總是匆匆而過,總是不留痕跡。歲月可以流逝,但記憶長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這段記憶是從我很小很小開始的。我記得在我六歲那年,我姥姥過世了。那一年我真正開始有了記憶。可能是那時候我比較嬌小,沒有適合我穿的戴孝服。我穿著姑丈給我的一套大大黃黃的戴孝服,跪在奠廳前,為姥姥守靈。身邊所有人都在哭泣,我鼻子一酸,也哇哇地哭了起來。那是我第一次參加葬禮,我只記得我的心是莫名的痛,我不想身邊再有人去世。這樣幼稚的念想,卻讓我在心中偷偷地埋下了第一顆學醫的種子。
我記得兩年前的九月,那是我第一次來到廣州醫科大學,正式踏入大學的時刻。抬頭環望著周圍,數十棟的紅白相間的宿舍樓里,傳來熙熙攘攘的,充滿著大學應有的氣氛。我拉著大包小包跟隨著一位指引師姐進了我的宿舍樓。剛開門,一雙熱情溫暖的雙手伴著一腔別扭的新疆式普通話,我的舍友努爾艾力迎接著我。他的熱情和新疆異族風情深深吸引著我,我們瞬間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起參加了學校社團組織的各式各樣的有趣活動。這給了我對大學深深的熱愛。
可能你想不到,我大一學的是管理學專業。因為那該死的成績限制了我一開始想成為一名醫生的想法。只好無奈的接受現實。不過很快我就陷入了迷茫的漩渦。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我曾經閱讀過很多關于畢淑敏的書籍,從事醫學領域她在書中描繪了許多她曾今跟隨部隊去西藏行醫的場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場景是當她跟隨著一位老軍醫在一座高山上,為死去的人進行天葬。當地習俗中,天葬即是把死去的人抬上峰頂,讓天上的禿鷹一塊一塊的從尸體上撕下來,叼去天空。那次老軍醫和她們就在山上進行尸體解剖教學。在一個被認為神圣的地方解剖著尸體,她詳細地描述著內心的愧疚和不安,夾雜著人性的理智和獸性的興奮感。她在書中探討著生命的靈魂和意義。當然從哲學思想去探究人生意義是抽象的,卻也是充滿智慧的。這種思想的碰撞讓我激情澎湃。我開始在廣醫圖書館尋找著類似的書籍。就像一只突然被喚醒的餓狼不斷地在草原上尋找著食物。越深入思考人性,你會發狂。那該死的伙計會讓你的腦子變得腫大,血液變得滾燙。我始終覺得醫院是最接近生死的地方,是靈魂的藏匿之處。于是我堅持選擇去接近醫學。那么對我來說,轉專業就是滿足我求知欲望的夢中情人,我要擁抱她。接下來的日子,我天天就像打了腎上腺素似的學習那枯燥乏味的專業知識。不過這對于后來我在兩個月內瘋狂的學習15門科目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解剖課上解剖尸體的時候,你也許會覺得,大概會有點滑稽。從頸部一直割到四肢,一切都是讓我永生難忘的。手術刀很鋒利,感覺不是隔開皮膚,只是拉開一個順滑的拉鏈,皮囊包裹之下本無從得見的筋骨展露在眼前。就算之前理論課上,老師給我們展示了許多圖片和視頻,你仍然會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惡心與興奮并存。解剖尸體本就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然而無論我們做多少內心禱告,當手術刀侵入到尸體的時候,也侵犯了神明的圣潔。但很奇怪,這一切我都覺得特別正常和自然。只是在課后回憶起來,特別是聯想到最近爺爺的去世。如果里面躺的是我的親人,作為家屬,我是不能接受別人去解剖的。那一刻,百感交集;嫌惡、愉悅、惡心、沮喪與敬畏。我們把每一神經血管肌肉都仔細分開,再切開腹部,割開心臟,分離胸腹部,看著里面的肝膽腸胃,此刻我們內心只剩下興奮。正是尸體解剖,將有著正常人悲歡情緒與恭敬禮貌的學生,轉變成“冷酷無情,傲慢自大”的醫生。
這種情緒影響著我,直到我暑假見習第一次進入手術室。那一次,我第一次見證了出生。當時我被分配到新生兒外科。一位準媽媽被查出孩子伴有先天性重癥隔疝,需要進行剖腹產手術,新生兒外科需要在旁邊及時待命。雖然跟著老師們,那些已經讀完醫學院,擁有多年臨床經驗的醫生,但我的心中仍然有恐懼如影隨形,如同不安分的小鳥撲閃著翅膀。我站在主刀醫生旁邊,看著她把手術刀劃開那女人的肚子,在她的肚臍下面留下一道彎彎曲曲的長切口,就在她那隆起的子宮頂端的下面。無菌布擋住了那女人的視野,護士們正一直安慰著她。醫生信心滿滿的切開肌肉包裹的腹直肌筋膜,用雙手掰開筋膜和肌肉,切開子宮和羊水。羊水破的聲音,我怕是這輩子都記得,就好像水龍頭里的水加速噴出。同時,醫生瞬間用手拉出一個青紫色的小孩。如同剛出生的小鳥,雙目緊閉,一動不動,身上還沾著液體。孩子被迅速交給了一旁待命的我們。新生兒外科醫生們推著孩子,迅速進行手術。手術做了好長時間,老師們心疼我們見習生,讓我們先行離開了。最后孩子是否生存下來,我沒敢去問。我不忍這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 ,就要面臨死亡。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醫生的責任。
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大學給了我轉專業的機會,也很慶幸我抓住了這次機會。讓我重新燃起了埋在我心底那份學醫的熱情,更讓我明白什么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大學給了我夢的方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蔡元培先生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在大學的學習生涯中,我深深的體會到大學不僅僅是求知的地方,更是教會我們如何真誠的做人,如何提升自我醫德素養的地方,為以后我進入社會提供了巨大的支撐。我真心祝愿:“醫者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