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微信這東西,從一出世,就勢頭很猛,因為便捷、新穎,很快就俘獲了廣大群眾的小心臟,輕輕一躍,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通訊手段。這不用多說。“朋友圈”隨之火了起來,像似qq,但又有很多根本的差別。
通訊方式的變化必然影響人們的生活,這些影響有看得見摸得到的(比如低頭族更多了)、有可以衡量計測的(比如溝通的時間成本下降了),當然也有精神層面的影響(比如人的心態、觀念等)。這里我們要聊的就是最后一種,也就是標題中所謂的“圈觀”(你看,寫文章一定不要跑題)。面對人生、世界、價值取向,我們對應地早就有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樣的詞兒。面對朋友圈,也不妨對應出一個“圈觀”,或者說“圈兒觀”。
通過朋友圈,大家見識了他人的人生百態(包括丑態和扭捏作態),也發布著自己的百態。這里有你喜歡的內容,自然也有東西讓人生厭甚至要拉黑對方。一個好的“圈觀”的樹立,重點在于知道如何面對使你厭惡、讓你不舒服的那部分。竊以為,這事兒還是分門別類地聊比較清晰一點。首先,我得假設以下的門類是你可能厭惡的。
朋友圈的厭惡清單
①秀恩愛
②曬娃
③曬旅游
④炫食
⑤秀優越感
⑥發雞湯
⑦打廣告
⑧“清一清你的朋友圈/看誰刪除了你”
⑨綁架式轉發(不轉不是中國人/我轉了,你看著辦)
⑩一對一回復改統一回復
這些內容引起我們反感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該如何對待呢?
①嫉妒/羨慕:嫉妒和羨慕在漢語里是一負一正兩種心態,但它們離得并不遠,英語就比較實在,所以envy這個單詞同時有“嫉妒”和“羨慕”兩種意思。
你發的東西也是我羨慕的,但你有我無這使我嫉妒;你優我劣這使我嫉妒。想一想,當單身汪遇到甜蜜CP秀恩愛;求子不得遇到圈友曬萌娃;苦逼加班狗遇到靚麗風景大河山川,照片好美但主角不是你;這些時刻,是不是內心涌起一陣陣酸爽?恭喜你,這說明你還比較正常。試想,當面對這樣的反差,而且處在反差低谷的是你,你內心竟沒一絲波瀾,連個小浪都沒有,你心理素質這么好你好意思嗎?你是漢尼拔嗎?
嫉妒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抗自然規律是徒勞的,對自己好一點。對應的,秀曬炫也是人性使然,人們好不容易有了這么一個方便的渠道釋放一下天性,你說不行,我受不了,硬是要給人家按回去;首先你按不回去,這事兒你說得不算,世界不以你的意志轉移;其次你不能雙標,只想著自己爽,看到別人爽就受不了。
你唯有敞開內心,否則妒火會燒死自己的。其實你可以表達一下你的羨慕之情。贊一下他們的恩愛和娃怎么了,人家不就需要這個嘛,他的旅游照片拍得漂亮就夸一下啦,你又沒什么損失。點個贊又不會懷孕,你怕什么。
②道不同:我不認同你發的內容,所謂“道不同”。但還好啊,沒有人逼著我們與之為謀不是嗎?我們甚至都不要看那些東西,這真的臟不了眼睛,更毀不了我們自己的世界,相信自己,你又不是瓷器。更何況,“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黃家駒《光輝歲月》)。多么淺顯的道理。
別人喜歡養生就養生,愛喝雞湯就繼續燉,愛罵日本人就去罵,愿意黑誰就去黑(包括可能是你粉的人)。一件事,你還可以這樣想呢,怎么別人不不能那樣想啊,觀點不同而已。別人和你一樣,顯得自己太庸眾;別人和你不一樣,你又覺得這是個異己,產生排異反應,這么難伺候,到底想要人家怎么樣嘛。你看,人就這德行。很多做法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掌握合適的度,過了,那就是病,得抓緊時間治療。
③太過了:偶爾發一下還可以,但你也不能老是發啊,還刷屏了。很多事要掌握合適的度,過了,那就是病,得抓緊時間治療。嗯?這句話好熟悉啊。這種情況常見于各種形式的廣告。早上一睜眼就看你賣牛肉干,滿屏的牛肉干,賣到晚上,晚上還繼續賣。
要知道,這是普通老百姓做買賣打廣告的方式之一,因為微信的出現而以此為載體了。在這之前,通過QQ做廣告、電話推銷、大街上貼條、門上掛牌子拉橫幅,再到最初的走街串巷地吆喝,這都是廣告。網絡時代隨著信息傳遞手段的發展更新,買東西的必須跟上這個潮流使廣告方式多元化,否則他還買個屁呀。
而且,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討厭圈里打廣告的人,一旦他們要賣東西,會不假思索、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也在圈里開始發廣告。哈哈哈……(此處允許我大笑三千回合)。
你看,生活都把人逼成什么樣了,為了賺點錢,我們隨時都能放棄原則、突破底褲,十分順滑地華麗變身,變成上一秒我們還鄙棄的人。而且,諷刺的是,這些人中有些之前還在朋友圈中發聲,表示十分不屑那些發廣告的微商。可以隨意拋棄的原則還算什么雞毛原則。說到底,你之前的鄙棄是因為嫉妒或雙標。經不住考驗的家伙,我鄙視你。
對于朋友圈發廣告,我的看法是有過翻轉的。最初,我也比較煩這事,而現在,我覺得這是太特么正常的一件事了。相比那些受人性操控的秀曬炫,打打廣告賺賺錢獲得合法收入提高一下生活水平、讓小日子紅起來是多么地務實、多么地正經、多么地樸質、多么地低調啊。不是嗎?好好想想這個道理。所以,任何以合法賺錢為目的在朋友圈發廣告的行為都無可厚非。你不喜歡,那就刷拉一下向上一滑,過。要么就屏蔽。
當然,不停地發廣告刷屏,確實討人厭。這樣發廣告往往適得其反,這是對方營銷技巧的問題,受不了就屏蔽吧。
④感覺對方有些虛偽/做作/矯情:我朋友圈一個小伙子,原來合租過房子,后來回老家謀事。目前有些走火入魔的傾向,每天至少一條雞湯,而且配同風格的驢頭人圖片。偶爾會找出自己“珍藏”的幾年前的照片(比如自己夜晚站在昏黃的路燈下舉頭望向路燈這樣一個背影照)發一下,配上幾句話,雞湯中透出淡淡憂傷的那種最好。或者曬一下一本書的封面或其中的某頁。(當然,無論如何,讀書是好事。)這還沒完,他的微信和QQ是同步的,一模一樣的內容,你只在朋友圈看過不行,QQ上也要看一遍。
你把自己看的書擺拍了,然后發到朋友圈,再選擇或醞釀幾句配文,這個時間就夠讀一頁的了。所以,我懷疑曬書這樣的圈友是否真的愛讀書。當然,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愛給別人制造一種愛讀書的印象。
唉~~,不得不說,何止是在讀書這件事上,人們不都是愛給別人制造一種好印象嗎?這,又是出于人性。因為給人留下好印象對自己是有利的。但,如果用力過猛,往往弄巧成拙,就變成了壞印象—你在展示虛假,如果被識破,還不如什么都不做的好。
看到人們在展示虛假,為了給別人制造一種虛幻的“好”,總有種無奈,因為我了解這個人,我知道在朋友圈的背后,在現實中,這個人沒有這樣“好”,他/她不是這樣的人。Come oooooon, I know you!
但又能怎樣?我需要因此而鄙視這個人嗎,還是拆穿TA?但部分原因是,TA受人性的操控。就是這部分原因,讓TA顯得有些無辜甚至可憐。人艱不拆。
⑤實際上,你就是太閑了,盡生這些閑氣,就不能找些事做,讓自己轉起來?沒理想嗎?年紀輕輕的,不去追夢嗎?當你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勞作,躺倒床上,舒展筋骨,打開朋友圈,你應該把你看到當做是圈友們為你準備的實況表演,就是為了讓你放松一下,多么可貴!
就是一個朋友圈,別那么較真,否則你很難快樂起來。快樂不是別人給你的,它需要你自身攜帶。所以,我也不能再那么認真地分析下去了,不管到此你有沒有搞懂,我都打算止筆了。
結尾來個輕松的吧,前面的厭惡清單列了一條是“清一清你的朋友圈/看誰刪除了你”,就在前兩天我再次收到這樣的信息,是一位高中同學,他之前也發過幾次這樣的內容。我積極地回復了,以配合他證明我沒有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