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天手抄《中庸》第01-04章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 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解析這部分講義:率性而為,就是循規蹈矩
原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即可以理解為支配宇宙萬事萬物之終極原本;性,可理解為由支配宇宙萬事萬物之終極原本所表現出來的力量及約束;而在這種強制力的約束下所遵循的規律和法則就是“道”了……
朱熹說:天以陰陽五行變化生萬物,萬物稟受天地之靈氣以各成其形,而內在的理,也賦予它了,這就像上天的命令一樣
所以,人或萬物之生長,因為各有其得自于上天之理,各順其德,這就是性。
率性之謂道呢?率,是遵循。你遵循這天命、天性,就是大道。
張居正說:人和萬事萬物,各自遵循其性之自然,其日用常行,各有當行的道路。
仁為父子之親,義為君臣之分,禮為恭敬辭讓之節,智為是非邪正之辯,其應事接物待人,無不依循那性中本有的。所以說,率性之謂道。
這里要特別注意,率性而為,不是我們平時說的任性而為。
率性而為,就是一切依天理而為,合乎人之理、夫妻之理、父子之理、兄弟之理、君臣之禮、朋友之理、社會之理、自然之理、天地之理,這就是道了。
《中庸》開篇就講“率性”,這個要記住,因為最后結束總結的時候會講“盡性”——盡己之性,盡人之性,盡萬物之性。
中庸之道修成了,你就能讓自己,讓他人,讓萬事萬物的天性,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
從率性到盡性,就是中庸之道,讀完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 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 之知辟也。人皆曰 ‘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勝心是學問修養的大敵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這一句是第五章,承上啟下。孔子說:“中庸之道,不明于天下,也就不行于天下了吧!”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張居正講解說,人的智慧,有小聰明,也有大智慧。小聰明是自己聰明,大智慧是用別人的智慧。
天下之義理無窮,而一人之知識有限,如果只是剛愎自用,而不取之于人,那你的格局就小了。
舜就是大智慧,但凡要處理一件事,他不肯說自己知道,而是懇切地請教別人,問這件事該怎么處理。
問來的言語,不但那些深遠的要去考察,就是那些極淺近的,也要細細琢磨,怕錯過其中可以采納的地方。
大智慧就是“無我”,就是不追求“自己的東西”
因為變成自己的東西,就忍不住要上去改一改,這一改,就毫厘千里、面目全非了
大智慧,能低頭虛心請教,試錯概率低
為什么某事故明明知道確不去問呢?
知道不等于做到,或許不是真的知道,需要顏回的精神。
很多人平時做事也有毛病,放著簡單明白的大橋大路不走,偏要往那斷蹊邪徑上走,正所謂“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難者當學問”,這都是不能善與人同,老想與眾不同惹的禍。
世界大同,必是國相同,人相同,根本是善念相同。
德是人們共同的價值觀歸宿,共同的德性,可包容一切異族異類,團結無限的人,在一起干無古人無來者的大事。
第二句“隱惡揚善”,就是你聽來一些東西,要把壞的藏起來,到你這兒為止。而那些好的,要大肆宣揚,讓大家都知道,都學習。
第一層是張居正講的,是鼓勵言路暢通。
那說得不對的,我不用他的建議就是了,不要批評他,以免他受到挫折,下次不說話了;而那說得對的呢,我就不但用他的建議,而且宣揚嘉獎他,讓大家都踴躍建言。
第二層含義,類似孔子的“子不語怪力亂神”。
隱惡,是不討論壞人壞事,為什么呢?怕有人學去了。你講犯上作亂的事,就會被那奸人當案例教學,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就像講連環殺手故事的電影,會激勵出新的連環殺手一樣。
隱惡揚善進了《成語字典》,又發展出第三層意思來,就是不要宣揚別人的壞處,只宣揚他的好處。這個就太難了
誰在背后不說人呢?說人壞話,也是一種勝心,要在道德上勝過別人。
我們要做好人,主要方法就是通過說別人壞來襯托自己好。如果別人不壞,我這好也顯不出來。如果我們去除了讓別人覺得“我比他好”的心思,真正做到“他好我也好”,就不會那么積極說別人壞話了。
隱惡揚善,多說人的好,就是把他往好處拉,他會越來越好;老說別人壞,至少他跟你的關系肯定是壞了,要是他真就越來越壞,也是你把他往壞處推的。
有沒有感覺在我們的親密關系里特別明顯,你的伴侶是好,是壞,在反思一下你平時是會揚他的惡,還是揚他的善[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