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中,要從這一對中年夫妻的小攤前經過。一輛電動三輪機上載著他們謀生的全部家當。
不知他們何時在此營生,也不知他們每天何時來此,又何時離開。反正我出發時便見他們在此,返回時也見他們正忙。
一來二去,見的次數多了,無意有意之間,對他們散亂的印象漸漸歸整,慢慢清晰起來。
車的前左側掛著一個液化汽罐,車的前檔下方放有一只手持小喇叭,估計是走街串巷時叫賣用的。車廂上有爐灶,旁邊是一塊案板。除站人工作外,其余三側均用透明膠板圍擋住,并用頂棚覆蓋,如此一來,看上去很規整。廂體下方貼有“xx鍋魁”的招牌,這是我們這一帶非常有名的面類小吃。有鮮肉、牛肉等品種,急著上學、上班的人,買上一個香噴噴的肉餡鍋魁,再配上一盒牛奶,是不少上學或上班一族的選擇,小攤上有各種口味的盒裝牛奶供顧客選購。
夫妻倆每日清晨便用三輪將小攤開至這街口處,這里街寬路闊,四方往來的行人,很遠就看見小攤的白底紅字的招牌。想來,這小攤生意不錯吧。
夫妻倆很少說話,他們埋著頭,專注于手中的活計。他偶爾抬頭,掃掃天邊的朝陽,呼嘯馳過的車輛,忽閃忽閃的紅綠燈,還有或疾或緩的過往行人。很快,他們便低下頭,妻子將發好的面切成同等大小的小塊,揉捏幾下,面塊變成長條。從餡盆里舀上一勺和有蔥、姜等佐料的肉餡,均勻地攤在長條上,輕提右端,從右往左卷,肉餡便一圈一圈陷進面卷里,再手往下一摁,一個圓圓的鍋魁便懶懶地躺在面板上。丈夫操起亮锃锃的鍋夾輕輕一夾,鍋魁便躍進平坦的油鍋,“嗞嗞”聲在鍋魁四周冒起,并伴有陣陣水汽,丈夫用鍋夾將鍋上的一個個鍋魁次第翻面。待兩面煎至金黃之時,便夾起放至濾籃擱上一會兒,積至五六個時,揭開平板鍋,將籃中鍋魁豎著放入爐膛,斜靠爐壁,蓋上板鍋,烘焙幾分鐘,再一一取出。濃濃的香味,四散開去,挑逗著行人的味蕾,果然,有人放慢了腳步,有人折返,遞上鈔票,拿走鍋魁,邊走邊吃,留一路香味……
一天,再次路過小攤,禁不住停下,詢問價格,并不貴,可惜未帶現金,遂問可否掃微信,攤主說可以。于是拿出手機,打開微信,一掃,付款,接住攤主遞來的鍋魁,便興沖沖而去。忍不住打開紙袋,咬了一口,鍋魁外酥內綿,嚼起來脆梆梆的,肉香面香滿口游走,真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