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節日最后一天,學習群開啟第六期騰訊視頻會議主題:如何建立邊界感?
上午在學習群發了視頻會議的貼子,會議室最后來了13位小伙伴,大多不方便開視屏或不方便開麥,帶娃的、開店的、上班的,可以理解,沒辦法線上就是這樣。
如何才能明確在關系中的界限?海靈格先生說過這樣四句話,幫助我們劃定界限,第一句是我在這里,你在那里,第二句是,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第三句是我看見你了,從我這里看到你,第四句是,當我不能影響你的時候,我會后退,當你需要我的時候,我會支持,并且我尊重這一切的發生。
我先拋出話題,讓大家聽到這四句話感受如何?特別是第二句,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可能作為中國人來說,我們就會覺得這樣說話是不是太絕情了,太冷漠了,這樣說話關系還能好嗎?
接著我再拋出:有沒有一種感覺,當一個人來到我們身邊,或者當一個人對我們做了些什么事情時,我們身體會有壓力,會有莫名的恐懼,有身體會排斥,不愿意呆一塊,想逃離?還有一種人,跟他在一起或他對我們做了些什么時候,我們的身體的感受是喜悅的、是自在的,是有力量的,會很舒服,愿意跟這個人在一起?
這就是我們身體呈現的感受,第一種這就意味著我們其實已經被侵犯了,事實上對方已經越界,攪擾了我們的靈魂,于是我們的身體就會有反應。而反之,第二種我們的身體的感受是放松的、心情是愉悅的,那這說明我們之間是一種帶有愛的鏈接。
陳老師提到她的一個同是當老師的閨蜜,經常會因家庭瑣事或孩子教育的事,來向她請教,實際上就是訴苦,電話經常是長達一個多小時,即使告之這位閨蜜,自己正在忙(在練琴),閨蜜仍然自顧自說,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算不算沒邊界感呢?
聽完陳老師講與閨蜜的故事,第一感覺是這位閨蜜缺乏覺察力,眼里只有她自己,擾到別人自已都不自知,沒有邊界感。可以通過善意的謊言離開,或者拉開和這個人的距離。
曉敏老師講到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主動幫孩子做些什么,有擔心孩子去犯錯,會不會也是越界呢?
是的,過多的去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對孩子自我的一個最大的破壞。特別是親子關系(父母與我們,我們與孩子),我們都會經常看到越界的行為,有的時候是行為上的越界,有的時候是語言上的越界。當一個人成為一個受害者的時候,他也會繼續扮演一個迫害者。也就是說,今天侵犯孩子界限的父母,其實也是當年被他們的父母所侵害的那個孩子。我們不自覺的就會按上一代人教育我們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現在的孩子早已不是當年的我們,因此我們這一代父母成長是真的很重要,不成長真的是跟不上現在孩子的步伐。
艷麗老師讓大家幫分析下,老家的姑姐一到了國家節假日,就給老公打電話讓回去(看望老人),看望老人沒錯,可老公長期在外地工作,難得放個假回咱這個小家,陪下孩子,老公有時也不太想去,又不好意思拒絕,這算不算越界呢?
當然算,成了家,以建議好小家為主,許多夫妻之間的矛盾,就是其中一方沒有從原生家庭脫離出來(或者雙方都沒有從原生家庭脫離出來)。特別是當大姐的,認為自己是老大,總會不自覺就站在當媽的角色里,吩咐或干涉著弟妹家的生活。建立下次如不想回去,就在節日前規劃好出行(即使是假的,也要編個),并將出行計劃提前告之姑姐。當別人越界時,咱自己要建立好邊界,守好邊界。
周南老師提到在讀大學時,跟異性交流往,自己很清晰建立好邊界,不跟喜歡自己的男生玩曖昧,會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相比有些女同學,喜歡被男生追捧,以此為炫耀的資本,享受那種模糊不清的關系 ,消費他人,養備胎,實際上是毫無邊界。
接著周南老師分享網上一個視屏,關于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的邊界。不要對兄弟姐妹的孩子太好,許多人會特別疼愛后輩,甚至是溺愛。這種方式,用老話來說是阻擋了別人的福報,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人都人創造自己的人生,一旦邊界感被打破,界限感模糊,會導致關系失衡。一是會導致對方過度依賴,喪失獨立的能力,如哪天不能依賴你,反而會怨恨你,這就是受助者惡意;另一方面是會讓自己的孩子感覺不平衡、不公平。
最后我分享了最近學友跟我討論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親近的外甥女的語言越界。我建議是以智慧方式懟回去,并表達自己的感受,不給對方下次越界的機會。
當我們的身體感受哪些行為是越界的行為,哪些行為是不尊重的行為時,就要建立界限了。建立界限最好的方法就是,是簡短而有力的說出不,很多人他們并不太敢說不,或者不擅長說不,這其實就是一個沒有界限的表現。一直以來,我們不敢去拒絕他人,我們擔心拒絕他人可能會對他人或者對自己造成影響,擔心會破壞關系。
真正困難的并不是如何建立界限,而是我們其實沒有注意到界限總是披著一張看上去很美好的外皮,比如說這一切都是為你好或為了你我才做出這些犧牲。很多時候,當我們去拒絕一個越界行為的時候,我們會有深深的愧疚感,因為我們好像在拒絕對方的好意。
尊重自己的感受,當你感受不好的時候,就對對方說不,如果一遍不可以的話,就說兩遍,或者三遍不,那么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超越了你的恐懼,你就在建立你的界限,同時你的自我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如果對方因為你拒絕他而變得不高興了,或者有情緒了,那你請你也記好,這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這需要他自己面對,不需要你替他面對。當然,如果我們學習說不的時候,隨著我們的成長,可以更有愛的去說不,那么這個界限建立就會更加有力量,比如我們笑著對對方說不。
如果你確實覺得不敢于說不的話,還一個辦法,你可以通過善意的謊言離開,或者拉開和這個人的距離,無論他是你的孩子還是你的父母,還是你的伴侶,朋友。當你感受到自己被越界的行為侵犯的時候,你就要對他說,我有些事情,現在要離開一會兒,堅決的離開是一個建立界限的行為,而且不做評判。所以這個時候你轉身離開,那么這個越界的行為就自然終止了。而離開本身也會給對方帶來思考,他的行為帶來了什么樣的結果。
最后建議大家可以通過鏡子練習的時候去做關于拒絕的練習:將你的手伸向鏡子中的自己,然后對她說,不、不行。。。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陷入到了不敢說不的恐懼當中,通過練習可以增加我們的勇氣,增加我們的力量。當我們自我強大時,就不會受到他他的攻擊,或者他越界,行為的牽絆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你會發現,在關系中,當你敢于說不的時候,往往你贏得的,會是更多的尊重以及敬畏。
沒有界限的愛,不是真正的愛!
所有美好的關系,一定是有界限的關系!
建立界限后,我們才會有真正的鏈接!
所有的關系問題,本質上都是界限的問題!
感恩所有參加的小伙伴,二個小時的視頻會議,大家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希望每一次參與的小伙伴都有所收獲。
感恩自己,雖然做了些功課,但還是有許多的不足。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如果我有做不到的地方,請接受我的歉意: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