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將朱元璋的成功歸于才能天授,這也是古代史官的一種常規手段,他們通常把政治軍事的方法論隱藏在各種政治正確、溢美之詞甚至是迷信當中,這些原本樸素但是重要的方法論變得撲朔迷離。這些學問通常被歸為帝王之術、兵法等秘不示人。
青年朱元璋標準畫像
讀過很多遍太祖本紀,從1354年到1356年這短短的3年(也就是朱元璋27歲到29歲)枯燥的戰斗記載草草而過,但是這三年才是朱元璋奠定洪武大帝遠邁漢唐的偉業最堅實的基礎。這三年朱元璋發生什么了?
1、在戰斗中獲得了軍事才能(中國的史書特別愿意渲染軍事天才,我更愿意相信是在戰斗中慢慢獲得的);2、構建了基本盤——滁州軍。3、行王道走正道。4、努力的平衡與周邊勢力的關系。
軍事才能,這三年朱元璋幾乎沒有沒有一刻停歇,一直在戰斗,時刻在生死存亡邊緣掙扎,面對著元朝的圍剿、同行的火拼,朱元璋及其部下這群從土地里走出來的泥腿子,在最殘酷的軍校中打磨試錯,進行著最殘酷的生存選拔,很幸運他們的兵法是都是對的,哪怕做錯一次選擇,滁州軍作為集團早就湮滅在元末歷史大潮中,這種軍事才能是經過三年戰斗反復錘煉而成的。這種經歷也成就了朱元璋、徐達、湯和、鄧愈等一大批泥腿子出身的璀璨的將星。
基本盤滁州軍的構建,中國歷史上有兩種構成形式戰斗力最強,1、用信仰武裝的軍隊;2、由鄉誼和血緣構成的軍隊。滁州軍恰好兩者都占了,當然信仰對滁州軍戰斗力提升是存疑的,但是滁州軍是由濠州鄉黨組成,是妥妥的由鄉誼和血緣構成的軍隊,朱元璋本人的親屬遍布滁州軍上下,朱元璋又大量收養養子安插到滁州軍的軍政體系當中,朱元璋在滁州軍中一直牢牢的掌控者話語權。強悍的滁州軍是朱元璋統治的基本盤,這個基本盤的凝聚力是由血緣、鄉誼以及共同利益聯結而成。這個拖不跨打不爛的軍事集團一直跟隨著朱元璋苦苦求活到成就帝王偉業,打造洪武太平盛世一直都是朱元璋手里最強有力的基本盤。
行王道走正道,應該說朱元璋的仁政一直圍繞兩個核心,1、對老百姓好,2、約束官吏殘害百姓。他并沒有做更多,從滁州軍建立到渡江之前,朱元璋一直約束部隊不要搶別人的老婆,女兒,搶了地還回去。渡江之后,約束部隊不要搶劫,搶劫了就嚴明法紀。有什么更突出的嗎?沒有,但是在元末的亂世是個比爛的社會,僅僅做到這樣就是比別人好一點,口碑就慢慢建立了,不論在什么社會、不論做哪行、不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輕視口碑的作用。
努力的平衡與周邊勢力的關系,不論對于郭子興、孫德崖甚至是敵對的元朝,朱元璋一直都秉持著有禮、有據、有節的處理著關系,對主動的示好的盟友以禮相待,但是對于敢于侵犯他利益的任何人都予以堅決的還擊。哪怕對消滅對象元朝都保持著最基本的禮貌的態度,對于不愿意投降的萬戶納哈出釋放北反,對于為元朝盡忠的元朝臣子都予以厚葬表彰。這些都保證了朱元璋永遠不是出頭鳥,永遠處于不是被重點打擊的對象,這也是他可以生存下去很重要的一點。
以下對于這三年朱元璋的事跡進行簡述(主要參考明史太祖本紀):
公元1354年元順帝至正十四年,朱元璋27歲。
在滁州有了一塊棲息之地的朱元璋算是翻身改寫命運,但是當時的他還僅僅是遍地草頭王中的一小個。當時天下的主角還是劉福通、徐壽輝以及一個叫張士誠的私鹽販子,此時的朱元璋只能被稱為首領,規模是僅僅是一個草創的公司,姑且把這段時間的朱元璋的勢力或者是軍隊統稱為紅巾軍濠州分公司滁州辦事處,簡稱為滁州軍。
此時天下的主角是張士誠,一個私鹽販子,同樣是一個英雄人物,是元末具有統一天下勢力的梟雄之一。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三十二歲的張士誠與弟弟張士德、張士信及李伯升等十七人因不滿元朝官府盤剝而起兵,攻取泰州勢力大漲,一路西進,克興化。五月,克高郵,一時風頭無兩。次年(1354年)正月,稱誠王,立國號大周,年號天祐,由于站在風口上,立刻就飛起來了,僅用一年時間就高調的敲鐘上市了。但是高調的代價就是被當做出頭鳥打,九月,太師、右丞相脫脫總制諸王、諸省、各翼軍馬討張士誠,黜陟予奪一切庶政,悉聽便宜行事,省、臺、院部諸司,聽選官屬從行,稟受節制。西域、西蕃皆發兵來助,旌旗亙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十月,元丞相脫脫率領百萬大軍,氣勢洶洶的就殺向高郵對著張士誠就是一頓猛削,將張士誠打的只能躲在高郵城里死守。脫脫一邊對著高郵城這個烏龜殼一頓猛攻,一邊準備摟草打兔子分兵橫掃兩淮的其他義軍。
很不幸,朱元璋受到了波及,元軍分兵合圍六合。為了自保,滁州軍不得不死戰,朱元璋跟耿再成(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在瓦梁壘安營扎寨救援六合,烏合而成的滁州軍不是兵鋒正盛元軍的對手,被打的打敗,只能一路邊打邊撤,掩護老弱撤往滁州,尾隨而至元軍先鋒追到滁州并順勢攻城,在生死存在的壓力之下,滁州軍死中求存,打了元軍先鋒部隊一個埋伏,受了損失的元軍隨即撤軍,滁州暫時安全了,比權量力之下,他沒有像張士誠一樣跟元軍死磕,而是讓滁州的父老,帶上俘虜的戰馬并備下厚禮送到元軍大營,向元軍將領表達了以下幾點意思:1、滁州軍是為了防止其他盜賊劫掠而組織的自衛組織,不是叛軍。2、打了您的部隊僅僅是為了自保;3、將軍您怎么放著那些巨寇不剿滅盯著我們滁州軍是不是就沒意思了。這幾句話非常到位,首先自己的恭順,你看我們把戰馬和禮物都送來了,第二我們是自衛組織,為了父老家鄉,我們可是會拼命的,第三還有其他軟柿子可以捏。這是個綿里藏針,輕重拿捏得非常準確。元軍的將領聽明白了,有了臺階就坡下驢去找別人的晦氣去了,滁州軍成軍以來第一個危機就這樣化解了。
成大事者運氣是必不可少的,即所謂的天時,已經把高郵城打的千瘡百孔馬上就要把刺頭張士誠滅了全家的脫脫由于對上管理沒做好,被政敵進了讒言突然被解除兵權并被流放到云南并在半路上被賜死,整個兩淮的危機瞬間化解,元朝朝廷的信用瞬間破產(這種信用是誰帶頭造反就滅誰全家,少一口都不行,這才是一個鎮壓型政府最大的信用。)受到這波紅利的不但是直接受益者張士誠,朱元璋隨時被元朝剿滅的危機也暫時過去。
緊接著第二波危機隨即而至,這是非常戲劇的一幕,朱元璋的前老板,名義上的現在的老大郭子興,在被老對手孫德崖等排擠,作為濠州紅巾軍的元老在濠州城已經待不下去了。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朱元璋做了讓我個人非常意外的決定,朱元璋主動將郭子興及其一萬多部下迎接到滁州城,并拱手把滁州軍送到郭子興手里,這個決定及其大膽,首先郭子興不是個好老大,郭子興武藝高強、但是脾氣暴躁魯莽、性格耿直甚至偏執,最重要的是氣量狹小不能容人、格局極小,朱元璋是冒了極大風險把滁州城交到郭子興手里,郭子興是很難帶著滁州軍做大做強,參與天下爭霸更是不可能,但是朱元璋為什么還要贏取郭子興,在我看來有兩點,活著,朱元璋看似召集了萬把人手、一座城池,看著實力跟郭子興不相上下,但是當時的滁州軍大部分是由壯丁、土匪和元朝降軍構成,戰斗力低下,沒有凝聚力,而反觀郭子興一萬部下,由濠州老鄉構成,其關系不是親戚就是朋友,而且經過長年跟元朝拼殺和跟其他紅巾軍火拼,戰斗經驗豐富、凝聚力強,沒有展現出強悍的戰斗力是郭子興不會領導,對于當時的朱元璋爭霸天下離得還太遙遠,當時首先是要活下去,有郭子興集團的加入活下去的概率大大增強。第二也是口碑,在任何行業、任何時代、任何組織,口碑都至關重要,也可以理解為信用,或者是一個人的標簽,對于郭子興仁至義盡,濠州老鄉都看在眼里,滁州軍上下也都看在眼里,朱元璋仁義的口碑也就此建立。第三編制,郭子興是非常早響應劉福通的紅巾軍,在紅巾軍的體制內,郭子興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編制,有郭子興在,滁州軍會得到劉福通承認的,這樣朱元璋順利加入到紅巾軍中的一員,可以跟其他紅巾軍體制內的其他勢力一起抗擊元朝政府軍。
郭子興父子對朱元璋的此舉非常的感動,在完成兩軍整合之后,立即將集團二號人物許給了朱元璋。
但是說實話,郭子興是個烈性的赳赳武夫,但是確實無雄才,剛剛跟朱元璋整合完畢就,只有一個滁州城就想稱王,朱元璋勸阻說:“環滁皆山也,滁州是個四面環山,交通不便,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據地都算不上,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稱王太早了。”郭子興這才作罷。
公元1355年元順帝至正十五年,朱元璋28歲。
正月,完成整編之后,立即向外擴張,郭子興集團派出張天佑(郭子興的鐵桿)和湯和(朱元璋的鐵桿)分兵三千,裝作元軍青衣軍,偷襲了和州(可以參考地圖,和州在滁州的南面。),朱元璋隨即帶著郭子興給的集團二把手的委任狀來到和州。
郭子興的老臣們根本就沒把年輕的朱元璋放在眼里,開會的時候,老臣們先到,隨即坐到上手位(左邊),朱元璋來晚了只能坐到下手位(右邊),朱元璋遇到了上位者都會遇到的挑戰,手下不服,朱元璋沒有急于把委任狀拿出來,等到討論具體問題的時候,朱元璋對所有事情都給出條理清晰、論證充分的成熟的解決方案,老臣們根本就插不上嘴,只能目瞪口呆,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他們對朱元璋才稍稍尊重了一些。會上決定,按人頭分配責任人修復和州城的城墻,約定三日內必須完成。
朱元璋又是第一個完成。三日后開會,朱元璋覺得時機成熟了,將委任狀拿出來,宣示自己集團二把手的地位,并且威脅眾人:“我奉命管理你們,按照我的命令讓你修城墻,你們都沒有完成任務,按照軍法怎么處理啊?”(“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軍法何?”),面對這殺氣騰騰的威脅,誰也不想被當做殺雞儆猴里的雞,只能乖乖地認錯,認下朱元璋作為集團二把手的地位。
朱元璋這手非常漂亮,這是空降領導通常會遇到的問題,原團隊的老臣們自恃資格不將新領導放在眼里,朱元璋的處理方式是展現自己的業務能力,從能力上讓別人說不出話,這是軟的,硬的就是抓各老臣的錯誤,以規矩對老臣們進行威壓,如果真有不知死活的出頭鳥,就要痛下殺手,殺雞儆猴樹立權威。
收服了郭子興的部下,修復城墻,朱元璋還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決策,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收拾民心。
朱元璋在和州的屁股都沒做熱,當月,元朝的十萬大軍就把和州圍了,朱元璋帶著滁州軍跟元朝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打就是三個月(從正月打到三月),朱元璋打的很頑強,元軍眼看無法速勝,就改強攻為圍困了,元朝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雞籠山以絕餉道,所謂公莫過救主,計莫毒于絕糧,被圍著打了三個月,和州的糧食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元朝又玩了這一手,徹底把滁州軍逼上了絕路。朱元璋帶著滁州軍出城攻擊元軍,進行了決死一戰,把元軍各個擊破,面對著抱著必死之心的滁州軍,元軍都撤回長江以南。
朱元璋又一次活了下來。
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沒安穩下來的朱元璋又迎來了一個老朋友,孫德崖,不錯,就是那個綁過郭子興肉票、在1355年剛把郭子興逼出濠州城的紅巾軍元老的孫德崖,由于饑荒吃不上飯了1356三月孫德崖也從濠州城南下來投奔朱元璋來了,企圖吃上一口飽飯。此時還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朱元璋本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原則接納了孫德崖。但是郭子興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真實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星夜從滁州來到和州,朱元璋來見郭子興,郭子興都不跟朱元璋說話,可見郭子興對孫德崖怨念之深,也可見的郭子興情緒化之嚴重,做事經常不顧大局。朱元璋只能耐下性子給郭子興分析“現在滁州軍的主要敵人是元朝人,如果跟孫德崖火拼會被元朝撿了便宜,這樣非常不理智,女婿我是經歷過您被孫德崖綁架事件的,我深深的知道這廝跟咱們不是一條心,我一直在小心防備他,您放心吧。”郭子興的怒色稍解,但是還是不肯跟朱元璋說話。
另一方面孫德崖聽說郭子興來和州了,覺得大事不妙,他太了解郭子興了,以郭子興的性格隨時會找他火拼的,現在還在人家的地盤上,立刻拔營起寨準備離開和州,前軍已經開拔出城,孫德崖親自斷后。郭子興聽說后,那暴脾氣一刻都不能忍,來了一撥騷操作,沒有跟別人商量,也沒有周密的計劃,招呼自己的小弟對孫德崖后軍就發起了突襲,其行動估計不比陳浩南招呼小弟砍人更有組織性,雖然俘虜了孫德崖。但是忘記知會朱元璋了,懵逼狀態的朱元璋竟然被孫德崖手下給抓了,可見這場突襲之混亂。
腫么辦?雖然郭子興很想殺掉孫德崖報私仇,但是如果不顧愛將兼干女婿死活,自己的老大以后也沒辦法做了,那就換吧,用朱元璋換孫德崖,但是雙方劍拔弩張沒有信任怎么辦,這個時候一個英雄人物站出來了——徐達,由徐達先到孫部把朱元璋放出來,然后郭部釋放孫德崖,最后孫德崖釋放徐達,但是徐達的風險極高,雙方已經到了殺紅眼的地步,以孫德崖的調性自己都回來了更不會講信用放了徐達的,徐達這就是送死,好在最后徐達趁亂逃出來了,不然就折了朱元璋一員大將。
俗話說功高莫過救主,徐達跟朱元璋的友情再次得到升華,徐達的仗義之舉讓他在滁州軍的威望更上一層樓,這種仗義之舉在熟人社會非常嚴重的滁州軍中非常有用。
沒能殺掉孫德崖,郭子興一直悶悶不樂,不久郁郁而終(也就是氣死了,郭子興到底是不是被氣死的無法考證,他悶悶不樂和死了是事實,和州城三月份才解圍,從孫德崖來投奔、郭子興跟孫德崖火拼到郭子興死都是在三月內完成的,氣死的概率真的很高),朱元璋跟郭天敘一起將郭子興歸葬于滁陽,在朱元璋建國之后追封郭子興為滁陽王,并找人給郭子興樹碑立傳,充分肯定了朱元璋打天下的基本盤就是跟郭子興合流之后的滁州軍,也充分肯定了郭子興對于大明事業的貢獻。
明史中記載,郭子興為人梟悍善斗,而性悻直少容,翻譯一下郭子興脾氣暴躁,武功高強,喜歡干架,性格直率甚至有點偏執,心胸不夠開闊格局很小。如果郭子興作為一個武將,活脫脫的一個悍將,但是作為一方頭領,受限于格局,容易被情緒左右,陷入無關大局的是非不可自拔。子曰壯年戒之在斗。白居易有“面上減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的詩句,也就是不意氣用事,消去是非之心,不被情緒左右之后,才可以被委以重任,否則不能成事。多少英雄豪杰沒有突破這個瓶頸。
不得不說孫德崖就是一個沒品的臭流氓,明史中記載,孫德崖粗而戇,日剽掠 ,子興意輕之。翻譯一下就是孫德崖這個人粗魯而sb,每天只知道打家劫舍,郭子興非常看不起他。一聽說郭子興死了,就來了個回馬槍來搶和州,被淮西二十四將的吳禎、胡大海所殺,殘部被朱元璋整合到自己的部下。
給郭子興風光大葬之后,作為集團二把手的朱元璋原本以為自己可以順利成為滁州軍的龍頭,可是,老大的老大紅巾軍瓢把子,大宋龍鳳皇帝韓林兒(倚天屠龍記里的張無忌的原型)發來了吊唁信和新的任命書,依據中國人子承父業的傳統,郭天敘作為郭子興的最大的兒子,順理成章地成了滁州軍的新一屆龍頭,督元帥,郭天敘的舅舅張天佑成了左幅督元帥,朱元璋成了右副都元帥,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暴跳如雷,發出了“大丈夫寧能受制于人耶?”但是理智的朱元璋僅僅是抱怨了一下(估計也是說給郭天敘聽的,讓他擺正自己的位置),接受了韓林兒的任命。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當時的滁州軍實際上是一塊牌子兩套班子,整體上是以濠州老鄉組成的軍事集團,而內部分成了以朱元璋和郭天敘為首的兩個派系,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之下,整體非常團結,郭天敘實際上是集團首領,但是實際的話事人是朱元璋。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理智,他不是一個被情緒左右決定的人,異常冷靜成熟,如果是郭子興來處理,估計早就抄家伙火拼了。
對于滁州軍眼前的問題是非常現實的,那就是糧荒,整個兩淮由于紅巾軍和元軍的反復拉鋸,燒殺掠奪了好幾年,老百姓早就沒辦法安心種地了,兩淮的很多軍事集團都退化為吃人的惡魔,不論是元軍還是所謂的義軍,這里就不展開了(有野史說朱元璋的滁州軍也是吃人部隊之一,這里存疑不做分析)。擺在滁州軍眼前的問題非常現實,就是吃飯,北上是不行了,東面是張士誠南下之后拋下的同樣經歷糧荒的淮東,張士誠此時已經南下常熟,到富裕的浙江吃飯去了,西邊是徐壽輝的天完政權,這個政權跟紅巾軍在宗教信仰上不同,但是也屬于反元勢力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勢力強大,如果西進,不但師出無名而且實力也不允許,只能南下,但是隔著長江,滁州軍是山賊不是水匪,他們沒船,只能在江邊干瞪眼。
1355年的四月唯一讓朱元璋高興的事是有一個愛吹nb的土匪入伙,他叫常遇春,一來就嚷嚷著要做先鋒,這樣一個樂觀自信的家伙通常領導都是非常喜歡的。其他時間朱元璋都是餓著肚子在江邊吹風,看著江對岸即將收割的春到流口水,在這閑下來吹江風的一個月里,朱元璋慢慢的給自己規劃了一個圖王爭霸的計劃,他慢慢的瞄準了一個他朱元璋的天許之地、長江以南無可爭議的中心——集慶(南京),一個完整的進軍計劃在他腦中反復籌謀逐漸清晰完善。
所謂心心念念必有回響。五月,巢湖帥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來附。廖永安和俞通海是何許人也。當韓山童振臂一呼造反的時候,有一伙水匪也響應了,這伙人是另一個更加有著悠久革命歷史的宗教軍事組織——白蓮教,首領是盤踞在兩湖的徐壽輝,徐壽輝有一個很著名的手下彭玉瑩(倚天屠龍記里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彭玉瑩的徒弟們都是有輩分的,都是普字輩,例如趙普勝、李普勝、鄒普聲等。其中一個非常不知名的小弟李普勝外號李扒頭,俞通海和廖永安就是李普勝的小弟。彭和尚死后,他的小弟立馬上演喜聞樂見的戲碼——內部火拼,至正至正十四年(1354年),趙普勝退居黃墩,李普勝等結水寨于巢湖、左君弼獨據廬州。左君弼跟二普開始相互攻殺,一打就是一年多,打的昏天黑地狗腦子灑了一地,處于弱勢一方的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中層干部深感前途渺茫,想跳槽到一個更有前途的公司,他們的選擇很少,北面是餓殍遍地、餓狼環伺的大宋(韓林兒)為首的各路吃人的義軍,西邊是已經殺紅眼的仇家左君弼,南邊是元朝,東邊是同一陣營而且剛剛大勝元朝十萬大軍圍剿的朱元璋,幾乎沒得選,只能是朱元璋。
至正十四年(1355年)五月,他們就派人偷偷地向朱元璋遞出了簡歷。朱元璋一看這是瞌睡就來枕頭啊,立刻親自前往巢湖詔安這伙水賊,得到水軍千艘。形勢一片大好,主顧雙方皆大歡喜,立刻上演君臣相得的戲碼,但是,這所謂的水軍千艘從巢湖出不來,因為元朝中丞蠻子海牙扼銅城閘、馬場河諸隘,把水軍堵在巢湖里出不來,只能說是天助朱元璋,突然下暴雨,水位漲了,那些閘門失去了作用,朱元璋的水軍趁機沖出巢湖、大敗海牙于峪溪口,來到長江邊上跟自己的和州主力勝利會師。
應該說朱元璋是在跟時間賽跑,立刻就制定渡江計劃,眾將的計劃很粗糙,長江以南集慶最富庶,直接去搶集慶(南京),但是朱元璋把他謀劃已久計劃的第一步拿出來了,集慶(南京)是江南第一重鎮,打集慶必先打集慶(南京)的門戶采石,如今采石重兵把守,防守的很嚴密,過去搶劫把握不大,但是正對面的牛渚,本來就不重要,兵力薄弱,如果我們來個突然襲擊成功率很高,可以先到那邊搞一家伙試試水。這群已經開始餓肚子的滁州軍立刻就通過這個方案。估計當時的滁州軍眼睛都是綠的,他們已經開始餓肚子了,他們父母妻兒在和州城里餓著肚子,此去他們肩負著一個男人養家糊口的基本責任,根本就不用做動員,滁州軍的怒氣值和士氣值就早就是滿滿的了。
六月,經過簡單的準備,滁州軍就登上了南下的戰船,直抵牛渚,元朝守軍看著這群眼冒綠光的滁州軍在猛將兄常遇春的帶領下殺過來,立刻就慫了,采石的元軍被滁州軍的聽說了滁州軍的傳說嚇的一哄而散,長江南岸的各個堡寨更是望風而降。朱元璋的第一步謀劃達成了,但是這群滁州軍的騷操作估計讓當時的朱元璋也是欲哭無淚啊,他們搶夠了糧食立刻裝船、開船回家,動氣一氣呵成,朱元璋都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裹挾著登上了北反的戰船。當時的朱元璋的心里一定是恨鐵不成鋼的,他決定做最后一把努力,把最有威望的徐達叫到跟前說道,“兄弟啊,咱們千辛萬苦才過江,這么幸運的還站住腳了,這是多么不容易啊,這要是現在剛搶了點糧食就回去,等元朝反應過來,咱們再也沒機會過江了,一切都前功盡棄啊,兄弟,跟哥哥加把勁,一鼓作氣把江南打下來,有了江南著花花世界還愁那點糧食嗎?到時候咱們兄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不香嗎?”徐達這才反應過來,“也是啊!哥哥說的有理!”得到徐達的支持后,朱元璋一刀砍斷了自己坐船的纜繩,并命令所有船只都砍斷纜繩,站到高處做了一個戰前動員“兄弟們,前面是太平城,比牛渚大得多太平城,那里的錢糧更多,我跟大家一起打下來共享富貴。”滁州軍的士氣再次被鼓舞起來,斷了纜繩的船只被長江湍急的水流直接沖到岸上,滁州軍再次爆發了驚人的戰斗力,搶灘登陸、攻城拔寨一氣呵成,守城的萬戶納哈出被俘虜,總管靳義眼看戰敗無力回天,跳水自殺了。
進了太平城朱元璋做了四件事:1、給自己升官,把太平改路為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給自己升了元帥的官職,在法理上跟郭天敘平起平坐。2、對盡忠自盡靳義進行厚葬,予以表彰,做了一波政治秀。3、出榜安民,禁止搶劫,有士兵沒當回事繼續按老規矩進行搶劫,被朱元璋砍了,這股歪風邪氣給剎住,軍隊不得搶劫成了朱元璋軍隊的鐵律得到充分的貫徹,除了爭取民心,也是將滁州軍從土匪轉變為軍隊最重要的措施。4、任命專門的地方行政官員管理地方,通常軍事集團崛起的路上最容易犯的錯誤對地方實行軍管,由軍頭兼任地方行政長官(參照李自成、洪秀全的軍隊),行政效率低,而且容易形成軍閥,從滁州軍剛開始壯大,朱元璋就從制度上進行了保障。
雖然有了一座市級大城,滁州軍卻也深陷元軍的包圍當中,從最初震驚中清醒過來的元朝政府軍開始了反攻,右丞阿魯灰、中丞蠻子海牙等嚴師截姑孰口,陳野先水軍帥康茂才以數萬眾攻城。在這種四面團團圍住,滁州軍唯有拼死一戰,狹路相逢勇者勝,徐達、鄧愈、湯和迎著元軍發起沖鋒(明史中用了一個詞“逆戰”),其他眾將化整為零偷偷摸到攻城元軍背后,前后夾擊四面開花,強悍的戰斗力把元軍徹底打蒙,元軍攻城主帥陳野先被生擒,其部眾大部分被招降。在后面的阿魯灰一看滁州軍太生猛了,立刻撒丫子就跑了。
秋九月,稍加整訓的滁州軍就浩浩蕩蕩地向集慶進發,這次的先鋒是主帥郭天敘,以陳野先及其降部為先導,沒想到陳野先并不甘心做賊,半路上發動了叛亂,向郭天敘發起了猛攻,混亂中郭天敘和張天佑都被亂軍殺死,剛剛出發的滁州軍又縮回太平城,由于一把手和二把手的突然離世,朱元璋成了無可爭議的老大,這個時候滁州軍的構成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滁州軍大部分都是濠州一帶的老鄉鄉黨,朱元璋作為作為集團三把手、而且是郭子興的干女婿,而且朱元璋的親戚、干兒子遍布滁州軍上下,很快就就統一政令,不論是實質上還是名義上,朱元璋都成了集團唯一的領導(子興部將盡歸太祖矣)。1357年(至正十七年),郭天敘的弟弟郭天爵被朱元璋以謀叛為由殺掉,在集團內部,再也沒有人對朱元璋的領導權發起挑戰的可能。
朱元璋利用這段時間做內部整合,儲備軍需糧草,擴充軍力。
陳野先運氣不好,在亂軍中被民兵所殺,陳野先的從子陳兆先(陳兆先的爺爺跟陳野先是兄弟)整合了陳野先的殘部,駐扎在方山,與海牙(撤到了采石)遙遙呼應,時刻準備攻打太平的朱元璋。
冬十二月壬子,朱元璋把在太平俘虜的納哈出釋放北歸回到元朝。 這個舉動看出朱元璋務實的個性,他雖然反元,又不想把元朝往死里得罪,表彰元朝忠臣和釋放元朝高級俘虜會得到元朝的好感,在元朝眼中,朱元璋不是那個最窮兇極惡的一個,故而在打擊的時候也不是最需要重點打擊的那個。
公元1356年元順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29歲。
經過幾個月休整,兵強馬壯的滁州軍開始東征,一路勢如破竹,二月份攻破集慶(南京)門戶采石,三月份就攻破集慶(南京)。生擒了陳兆先,招降陳部三萬六千人,陳部因為有反骨的歷史,非常懼怕被朱軍報復,朱元璋從陳部挑選武功高強的五百人編入自己的親軍衛隊,在這群人之中不穿鎧甲睡覺,把自己的安全完全交給這群降兵,陳部的其他人才放心,安心整編到朱元璋的部隊。
當月馬不停蹄,繼續追擊元軍殘部,在蔣山再次把元軍打敗,元御史大夫福壽戰死。蠻子海牙逃跑投降張士誠,康茂才向朱元璋投降。把集慶周圍的元軍一掃而空之后,才進入集慶,改集慶為應天府,作為自己政治中心。將集慶的父老和原有的官吏召集發布自己的政治綱領:1、元朝是壞蛋,總是迫害老百姓,導致到處打仗,老百姓沒辦法好好的生活。2、我是好人,專打元朝壞蛋,不欺負老百姓,百姓們不要擔心。3、我這招聘,待遇優厚,速來。4、新公司制度是抄元朝的,有bug我們會打補丁(元朝原來的官員不用做培訓直接就可以上手)。5、當官的不允許欺負老百姓。(“元政瀆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耳,其各安堵如故。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跟劉邦的約法三章有異曲同工之妙,鮮明、簡單、容易執行。
主動投靠的大V不多,就找獵頭推薦,親自帶著全副武裝的軍隊到大V家里送聘書,當然古今的大V都是一個調性,都欣然接受了,夏煜、孫炎、楊憲等十余人加入到朱元璋集團。
朱元璋一看,周圍的形勢還是不太樂觀,還是在包圍圈中,元將定定扼鎮江,別不華、楊仲英屯寧國,青衣軍張明鑒據揚州,八思爾不花駐徽州 ,石抹宜孫守處州,其弟厚孫守婺州,宋伯顏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為徐壽輝將所據,張士誠自淮東陷平江,轉掠浙西。柿子只能找軟的捏,繼續揍集慶周圍的元朝殘部,讓徐達率軍攻打南京東面的重鎮鎮江的定定,定定戰死。六月鄧愈南下攻克廣德。
以集慶為中心,自己終于有了一塊小小的地盤了,可以上市了,董事長、ceo的就別叫了,容易招人恨,隨便叫個經理吧。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置僚佐。
上市第一件事朱元璋就派人給張士誠送去了一份請柬,邀請張士誠來派人參加的自己的上市招待宴會,張士誠一看怒了,“我k,哪來的土包子,腰里別個耗子就敢裝警察,還敢跟我平起平坐,不削你你不知道馬王爺三只眼。”立刻就派人上門削朱元璋,猛攻朱元璋的鎮江,在鎮江前線的徐達也不是好惹的,心說“張九四你個私鹽販子裝什么大尾巴狼,誰比誰好多少啊,還瞧不起我們。”不但來個反守反擊,對著前來打上門來的張士誠就是一頓猛錘,打跑了還不算,追著人家一直到常州,對著張士誠的大門就是一頓猛攻,雖然沒攻下來,但是也像張士誠宣示了自己的不好惹。
九月,朱元璋到鎮江巡視一下,順便祭拜了一下孔廟,遣儒士告諭父老,勸農桑,其實就是跑個通告,向天下宣布他朱元璋上市了,是吳國公了。
以上,就是朱元璋在而立之年之前三年的事跡,沒那么英明神武,更多的像一個創業的小老板,沒多少資本。帶著自己的核心團隊苦苦地掙扎著活下來,在苦苦求活過程中磨練了一身的生存技能、戰斗力急速提升,突然一個機會,一飛沖天,不小心上市了。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能力,在順境中將自己的能力變現,這是我眼中的27歲到30歲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