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嚴重,有意向觀影且介意劇透的朋友請止步。
難得休假一天的老公,提議我們去看場電影。是很久沒去影院坐下來看電影啦。他問我有沒有想看的,我說了電影名字。考慮到網絡上有男性觀眾破防評論這部電影對男性有惡意,我和老公大致說了電影梗概,和他反復確認了兩遍,他堅持說一起看我想看的就好。
電影《出走的決心》由尹麗川執導,阿美、尹麗川聯合編劇,詠梅、姜武、吳倩、張本煜領銜主演。
電影故事是根據蘇敏阿姨的親身經歷改編。蘇敏阿姨五十多歲學車,一人自駕游的經歷曾在網絡上爆火。
故事梗概
電影女主角李紅,高中畢業時,父親以長女應早參加工作貼補家用為由,強制她退學。前一刻還在和同學聊夢想的李紅,下一刻在河邊與好友揮淚告別。初遇丈夫,她以為離開家會是另一種自由,匆忙地結婚。當發現丈夫不是那個合適的人,她帶著幼小的女兒回到娘家,她想要離婚,卻遭到了結婚時不看好丈夫的父親反對,娘家再沒有她的容身之所。她在時代浪潮里下崗,在丈夫摳搜的金錢計較里,常年做著一份份零工,甚至無償幫扶弟弟,被家人認為理所當然。她等著女兒長大,等著外孫長大,幾十年如一日,同學聚會一拖再拖。她得了抑郁癥。一次她偶遇自駕游車隊,窺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她學車,攢錢,她騰起了新的希望。
故事細節
影片從主角李紅準備去參加幾十年從未參加過的高中同學聚會開篇,用了時間順序,倒敘與插敘結合,轉場流暢,細節滿滿富有誠意。
反復出現的意象和場景有編劇和導演的用心。這部劇中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
同學聚會在電影中出現多次。第一次,李紅想去參加同學會的心因女兒臨產擱置;第二次車和出行用品已備好,女兒面臨失業后再就業轉正,留下了母親;第三次同學聚會再出現的時候,頗有諷刺意味:女兒慶祝升職,丈夫慶祝退休后參賽獲獎,只有她在因為外孫被責難。情緒爆發的李紅終于下定決心,連夜出走。李紅出行了,車上與同學的通話,卻是其他人因為各家的瑣事耽擱。
活魚在影片中前后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影片開始,李紅嫻熟地把丈夫釣回來的魚做成紅燒魚。丈夫咄咄逼人地指責她應該做成魚湯;第二次是回憶里被逼退學后,父親帶回活魚,年輕的李紅看著無法下手,她不會做魚;第三次是新婚的李紅對丈夫說,她不會殺魚,丈夫粗野地抓住她的手,用搟面杖敲擊魚頭,李紅別過了身子,閉上了眼。魚的眼白是我的觀影心情。
陽臺晾衣服的場景出現了多次。母親李紅獨自晾曬衣物,失業后在家帶娃的女兒妞在陽臺晾曬衣物的時候與她的老公發生沖突。昏暗的光影是母女兩人在生活中相似的壓抑心情。
下雪和花瓶也在影片中出現了好幾個鏡頭。李紅對生活細節的高敏感表現了她浪漫的特質,與丈夫在風雪天會選擇關門,形成了鮮明對比;吸引拖地的李紅放下拖把的鋼琴伴奏下的歌聲,在出走后的李紅口中哼唱;第一次碰見自駕者撿到的絲巾,系到了自駕游后的李紅脖子上;李紅穿上了平日覺得太艷的紅裙子,滿臉笑容地對同學說以后每一年都聚,李紅站在自然美景中與年輕時充滿豪情壯志的自己對望,回味起來都極精彩。
與丈夫的相處的細節刻畫非常有生活氣息。餐廳與廚房相鄰,餐桌在廚房的窗戶之下。丈夫與廚房里的妻子交流常用的是粗暴的敲窗,令人窒息。下雨天丈夫打傘快步走,留下拎著重物步履蹣跚淋雨的妻子。與妻子計較生活中每一塊錢的用法,在親戚前出于面子硬勸妻子喝酒,占用妻子辛苦打零工攢錢買的新車去釣魚,丈夫孫大勇摳門,冷漠自私。其中有一幕場景,前一秒在沖突中推倒妻子的孫大勇,下一秒就被電視內容逗得哈哈大笑,這樣的伴侶讓人細思毛骨悚然。
母女的相處上,女兒失業前對母親各種支持,為母親買紅裙子,讓父親對受傷的母親道歉,歸還母親的車鑰匙,剛讓觀眾感嘆女性對女性的理解和母女的感情深厚,轉后半場,女兒在孩子上學后找工作不斷碰壁,為保住工作,仿佛站入父親隊列,慶祝升職對母親出走的阻留,讓觀影的人心情復雜。
演員詠梅和姜武演技自然,男女主的精彩演繹讓人生活代入感強。電影前半段壓抑,色彩陰暗,在陽臺場景里有耳鳴細節音效,觀眾與主角抑郁壓抑的心情產生強烈共鳴;在主角出走后,雪山湖泊綠樹,鏡頭語言明朗,色彩轉為明麗,讓人為女主活出另一種生活由衷地高興開心。
現實意義
以電影中女主1982年高中畢業推算,女主的出生年份在上世紀60年代,正是我的母親的同齡人。想想身邊我接觸過的這一輩人,很多人屬于隱忍,默默咀嚼生活施加的艱難與困苦的人群。影片真實地呈現了部分女性在生活中的真實困境,女主勇敢出走并活出自我的選擇,不是娜拉出走式的迷茫,給了同處類似生活困境的女性展示了另一種生活方式,給人真誠的鼓勵,讓人燃起美好期盼。
影片主角原型蘇敏阿姨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原話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我做別人的女兒,別人的老婆,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姥姥已經做了很多年了,我要做自己了”。我有點遺憾,影片沒有完整出現這一臺詞。影片結尾彩蛋蘇敏阿姨的鏡頭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感動。
觀影結束,午飯時分老公淺淺討論了電影。老公說,他對照影片中丈夫角色認真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更需注意言辭,很多他沒意識到的詞匯很可能輕易帶來聽者的傷害。從我倆的體驗,女性觀眾觀影見困境與選擇,男性觀眾觀影見反省自身。
我于是真誠地表揚了他,我說,我從他對我的觀影選擇的尊重和觀影反思里,看到了極致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