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買些小東西,便遇見了他。
他很像我的老同學。長得像,個頭差得遠。
他是一個賣瓷具的人。各式各樣的瓷具,惹人喜歡的款式,只是太雜不方便挑選。細看發現瓷質很細,類似在大商場見過要二三十元一件,現在這街邊小車上只要兩三元錢。最貴的一套咖啡杯,包括咖啡勺才要四塊五毛錢。
“這是韓國設計中國制造的,原本是出口的。”
“我看到杯底的英文介紹了。”
“你會英文?”
“嗯。”
“是不是受過特別培養?”
“沒有。”
他好像很驚訝略帶羨慕。
他說話時也低著眉,穿著老成些可是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幾歲。
“這些都太好了,都想要啊!”我夸獎著。
他臉上泛起了一絲笑意。“你看這個……還有那個……”。
早知道每個人都缺乏傾訴對象,偶爾遇到一個可以說兩句話的人不想放過。就在這午后的太陽下,我聽他講那些他自己從出口轉內銷的瓷具里挑出來心儀的樣式:手繪的、透明的、等等。這樣一個年輕人,開始了自己的謀生。
拿瓷具回家的路上,我想,假設,僅僅是假設,那位老同學是不會如此這般變成一個賣瓷具的人的,然而我只是假設,有這樣一段時間,他就是那個賣瓷具的人,我會買他的瓷具并且鼓勵他不要放棄努力奮斗的種種。可是,現在的我沒有信心去告訴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年輕人同樣要珍視自己的青春,自己曾有的夢想。
自然感到后悔。
也不知道那個賣瓷具的人對自己,對生活有無一絲絲動容。也許他會覺得學英語很不錯,也許會去買一個收音機開始學賴世雄英語,也許十年之后,我有機會游歷歐洲的話,能見到一個年輕人,在裝飾考究的大櫥窗后閑散的坐定品著中國的三道茶,無意間抬頭,詫異于我的微笑,熟悉卻僅有很淡的印象。我不太可能走進去,因為看到這一幕的我就很滿足很感動了,至少感動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