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了一個清華大學的專家講的一個講座。有些內容和感悟記錄分享一下:
教育的主旨是:愛。如何愛,需要方式方法。
3歲以前,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3~8歲,注重陪伴孩子
8歲之后,注重欣賞孩子
5歲前形成三觀。
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育方式。
幼兒園階段,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興趣,尤其是培養學習的興趣。怎樣培養孩子喜歡學習:
1、孩子喜歡什么?
玩游戲
看動畫
聽兒歌
聽故事
2、讓孩子快樂學習
有益的玩就是學,又趣的學就是玩。
方法一:不要讓孩子覺察到他在學習,而是在玩。
方法二:把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為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后的獎勵。
此處建議精神方面的獎勵,給予孩子一生難忘的精神獎勵。專家舉的例子:好孩子證書,事先跟孩子協商,如果孩子完成了某項任務,就給他頒發好孩子證書。頒發的儀式建議隆重,比如請親朋好友前來見證,讓孩子有精神上的享受。頒發時說:寶貝兒,你現在已經是好孩子了,如果你以后做不好,這個好孩子證,我還是會收回來的。
3、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方法:
1、口頭表揚:語言要豐富;表揚要具體;
2、身體語言:
1)擁抱:擁抱時,心要貼著孩子胸口,一天三次,早上分別;見面;睡前。
2)多用鼓勵的大拇指。
4、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固定時間,反復重復,21次,習慣就可能養成。
培養閱讀就是培養天才。
幼小銜接(因為自己理解不到位,所以此處略過。)
此處我最大的感觸是,興趣與學習的關系。就像是用工具吃飯,這也是個學習的過程。讓他再這個過程感到快樂,那么,他自然喜歡這個學習的過程了。又比如上幼兒園,如果讓他感覺上幼兒園是快樂的,那么他自然就喜歡上幼兒園了。
但是,因為我們過去的經歷和認知,自覺不自覺地讓孩子感到吃飯或上學是個苦差事,那孩子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那他當然就不吃,不上了呀。
另外,如何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確實需要智慧的,而且需要有理念支撐,還有有具體的方法。比如,這位嘉賓介紹的乘法口訣手指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