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與筆端
《我永遠愛你》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來看待一只狗的一生,這只叫阿雅的狗和小男孩一起長大,形影不離,阿雅對小男孩的依戀表現在即便老得爬不上樓也要堅持跟小男孩睡一個房間,小男孩對阿雅的不離不棄表現在每天堅持抱重重的阿雅上樓,而且撫摸她,告訴她,我永遠愛你!因為有了在阿雅生命盡頭時每晚的這句話,當阿雅離開時,小男孩心里才不那么悲傷,因為阿雅是在小男孩滿滿的愛中離去的,是開心的離去的。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事,動物也如此。對于孩子來說,作為父母,多么希望讓孩子永遠不要接觸到這些令人悲傷的事,可是,生活就是如此,與其躲避,不如用一種溫情而睿智的方式告訴孩子,死亡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在活著的時候彼此好好熱愛,而且,一定要讓對方知道,我永遠愛你。
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場景,阿雅調皮搗蛋后家人也會罵她,可讓小男孩有點嗔怪的是,罵歸罵,但罵了之后,你們有沒有告訴過阿雅你們愛她呢。這不就是孩子的內心寫照嗎?孩子需要大人明確的表達“我們愛你”。我問當時在讀幼兒園的大兒子明明,“你看,阿雅調皮了之后會挨罵,是不是阿雅家人不愛她了?”明明搖搖頭說,“不是”。我摟著明明說,“是啊,就像明明調皮時,我們也會批評你,這是因為我們愛你,所以才要在你犯錯誤時批評你,希望你改正了之后越來越好。”
說這話的時候我心里在想,幸好我們幾乎每次嚴厲的批評明明后,都會蹲下來,拉著他的手,或者摟著他的肩膀,或者摸著他的頭,加上一句話,“我們很愛你,希望你改掉這個壞習慣”。要不這么說,孩子心中會有一絲絲遺憾在吧,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多么需要用肢體加語言來強調這一點。
阿雅最后死了,小男孩本來有機會養一只新的小狗,可他拒絕了。明明不解的問,為什么呢?我說,可能是因為小男孩覺得阿雅剛死,他不想馬上就忘記阿雅吧,明明沉默著不說話。翻到最后,看到小男孩開心的樣子,我們都釋然了。小男孩后來還會養別的寵物,他很開心,而且他依然會很認真的對待每一只寵物,不管寵物的生命有多長,不管是一只長壽的龜,還是壽命并不長的公雞、金魚,他都會一一告訴他們“他永遠愛它”。
我們家人之間的陪伴也有盡頭,這一點明明已經知道了,我們看過《象老爹》,讀過《長大做個好爺爺》、《沒關系沒關系》,講過《西頓動物記》,明明知道生命總有消逝的那一天,懂得再親密的家人也會無奈別離。
感謝這本《我永遠愛你》,為種種死亡的闡述做了一個重要的注腳,這就是: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用心、用行動、用語言,告訴對方,我永遠愛你。
我的其余書評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