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知道臺灣是用繁體字,但是不知道書寫順序竟然還是我們古代的方式——自右向左的豎寫。于是瞬間感覺到在大陸文化下,對于學習英文的好處,也讓我們對接國際化的路途走得更為順暢了一些。
接下來是我想到的一些問題,及一個問題逐漸擴散出來的問題,我嘗試著去網(wǎng)上搜集答案并發(fā)布與此。不正之處,歡迎指正,也歡迎大家積極說出你的想法與觀點。
大陸什么時候由自右向左的豎寫順序改為自左向右的橫寫?
開始出現(xiàn)自左向右的橫寫是在清朝末期,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方文化時,在引用外文,書寫阿拉伯數(shù)字時,感到豎寫的困難,于是開始偶有出現(xiàn)橫寫的文章與書籍,但是由于大部分民眾并不接受,推進過程舉步維艱。到了50年代初期,開始有人提議采取自左向右的橫寫,1955年10月, 教育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作出決議:“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有關部門進一步推廣報紙、雜志、圖書的橫排.建議國家機關、部隊、學校、人民團體推廣公文函件的橫排橫寫”。這樣,從1956年1月1日開始,我國的《人民日報》和地方報紙一律改為橫排,就逐漸擴散開了自左向右的書寫及排版。
為什么古代是自右向左的書寫方式?
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答案是因為古代主要是在竹簡上寫字,很多時候是沒有桌子來擺放竹簡的,而是左手拿竹簡,右手拿毛筆,從右開始書寫更為方便的一點點打開卷軸,持續(xù)寫下去。
臺灣目前的書寫方式仍舊是自右向左的豎寫嗎?
自2005年1月1日起,官方公文直書已經(jīng)全面改制為橫書,但是書籍排版仍舊是自右向左的豎寫。
其實總體而言,書寫方向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存在形式也是多樣的。就像臺灣目前的環(huán)境中,既存在自左向右的橫寫,也有自右向左的橫寫,當然也存在自右向左的豎寫。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臺灣與大陸、國際接觸的進程不斷推進,也一定會全面實施自左向右的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