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比例偏見
比例偏見是指,在很多場合,本來應該考慮數值本身的變化,但是人們更加傾向于考慮比例或者倍率的變化,也就是說人們對比例的感知,比對數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案例:
同一款鬧鐘,A商店賣100元,B商店賣60元,很多人會選擇花10分鐘的時間,從A商店到B商店去購買鬧鐘,來節省這40元。同一款名表,C商店賣6600元,D商店賣6550元,同樣10分鐘的路程,而且可以省50元,但很多人仍然會在C商店購買名表。
運用:場景
場景1:
與1000元的鍋、送50元勺子的方式相比,加1元換購50元勺子的方式,更容易打動消費者。
場景2:
200元的4G內存條,顧客單獨購買的可能性很小,附加在電腦上,4G內存的電腦4800元,8G內存的電腦5000元,電腦性能提升一倍,只需要多加200元,消費者會覺得特別的劃算。
小結:運用方法
第一,促銷時,價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感到更多的優惠感,而價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價的方式讓消費者感到優惠。
第二,用換購的方式,讓消費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價錢變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這樣會產生很劃算的感覺。
第三,把廉價的配置品,搭配在一個非常貴的東西上面一起賣,那相對于單獨賣這個廉價商品,會更容易讓消費者感到價值感。
過招:你的看法
找出一個在電子消費品領域,運用“比例偏見”的典型案例,與大家過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