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閱讀時,偶然間看到文章中推薦的一本書《起床后的黃金1小時》,因為我現在也有早起的習慣,堅持早起330多天了,于是就一口氣看了一下這本書,發現這本書里面內容還是挺認同的,也和我的習慣契合在了一起。
這本書的核心就是把握好起床后的黃金一小時,這一個小時的狀態可能決定一天的狀態,“立起”法則分為以下四步:
(1) 睡覺:確保合適的睡眠時間,6-8個小時。
(2) 確定:按照自己的志向夢想,確定自己需要“播種”的東西,就是前一天按照優先順序,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
(3) 時間:早上的計劃要固定下來,就是早上的工作內容要錨定下來,比如寫作,晨讀。注意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斷網”,就是不要看手機看新聞這些,因為會形成極大的干擾。
(4) 堅持:即使失敗,也不氣餒。
我自己是每天5.30起床,洗刷完畢后就和大家開啟一天的晨讀,這期間有思考,總結,分享等等。然后是口才訓練,朗讀文章,跟讀發音等,每天的內容比較固定。通過早起也讓我普通話,思維邏輯,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著名作家有早起寫作的習慣。童話大王鄭淵潔,他每天4:30起床寫到6:30,雷打不動。當家人還在睡覺時,他就完成了一天的寫作任務。村上春樹, 每天四五點起床,吃完東西立刻寫,絕不拖拉,不聽音樂,杜絕一切干擾項,給自己硬性規定:規定時間內,每天寫10頁稿子,每頁400字,一寫就是40年。“有靈魂”的作家李筱懿,每天4.45起床,一小時寫1500字,才到6.00,然后繼續工作45分鐘,6.45給家人準備準備早餐,一天才剛剛開始。
印在100美元紙幣上的人物本杰明·富蘭克林,他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并在清晨時刻安排自己的日程。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維珍集團創始人世界級企業家理查德·布蘭森,通常在早上5點45分左右起床,緊接著進行早晨鍛煉,這樣能讓他一天精神煥發。鍛煉后,他開始處理公司的郵件,以便將其余時間用于其他事物。他也非常重視與家人的相處時間,認為這對他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布蘭森把早起看作是高效工作和平衡生活的關鍵。搜狐CEO張朝陽每天4.30起床,5:30-6:30 想想今天的事,他表示:“要多學習、多讀書、學好英文,了解世界,去吸收全世界的各種價值觀,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每個人追求人生的意義,不止追求財富,覺得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為第一要義。”他每天清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讀10頁史書,用正楷寫日記,從不間斷。即使在率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十余年間,仍然堅持不懈。長時間規律的作息,讓他思路敏捷、沉穩冷靜,即使政務繁忙,判斷和決策能力也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南懷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希望我們都能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