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在谷歌人工智能阿爾法狗戰勝圍棋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柯潔后,一位酷愛生命科學的老友打來電話,圍繞著什么時候機器人取代人類,他表達這樣的觀點:“人工智能戰勝世界第一并不驚奇,如果有一天它有了自我意識,發現一直取勝會引發人類恐慌,阻礙自己進步,從而選擇故意輸一把,這才是真正恐怖的事情。”
在我的老家洛陽,當地流傳著一個傳說:相傳在西周時期,有個能工巧匠叫偃師,應周穆王邀請,他帶著一個穿著花花綠綠的“機器人”為周穆王表演歌舞。由于表演過于生動,木偶在表演之余還不住地眨動著色迷迷的眼睛,挑逗穆王左右的嬪妃,周穆王懷疑這是個真人,便下令對這個木偶開膛破肚。結果除了皮革、木塊、膠、漆等材料外,再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傳說總是帶有一定的虛構色彩,真假暫且不論,扮演造物主開發“人造人”一直以來是人類不懈追求的愿望。
放眼我們身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不斷蠶食人類活動的領域。銀行里出現的小型客服機器人,智能導航技術等等,越來越多的崗位正在被其所顛覆。
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如此迅速,那么會不會有一天,人類開發出的機器突破了某個界限,我們能夠將自己的意識復制給計算機,從而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那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沒有感情的你會幸福嗎?
《克隆版大腦》這本書就是一本以小說的形式探討這類問題的科幻著作。它半嚴肅半詼諧,講述了第一個成功復制人類意識的克隆大腦的故事。
在美國的一個研究神經科學的實驗室里,科學家馬爾克成功地通過數字技術將自己大腦的意識復制給了自己的電腦。全書以具備馬爾克本人意識的電腦為第一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克隆版大腦”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樂。
當這個克隆大腦得知自己只不過是一臺計算機時,表現出了極度的不適應。它看著面前有胳膊有腿的真人馬爾克,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它思考不出自己究竟是誰,同時為自己不能享受人類的一些基本快樂如性、運動、美食等等而感到苦惱。
它抑郁過一段時期,但最后憑借著自己的良知把目光轉移到自己的優勢上去,比如說它不需要休息,可以全天24小時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通過自己強大的計算能力,它開始在人類社會中扮演了救世主角色,處理初中生的糾紛和恐怖分子作對抗。
隨著媒體對克隆大腦越來越多的曝光,恐怖分子發瘋似的從科學家手里搶走了它,它的命運會如何呢?
除此之外,圍繞著克隆大腦、馬爾克和他的女友莫莉還上演了一場精彩的“三角戀”。想象一下,你和你自己同時去討得女友芳心,結果會怎樣呢?
這本書在講故事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識,運用生動的比喻幫助你了解人工科學領域的基本知識,并且探討了愛情、倫理等眾多人類社會重要的命題。
通過閱讀本書,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一回事,里面充滿了作者對克隆大腦天馬行空的想象。
想象在未來某一天,當阿爾法狗第N次戰勝某領域高手時,你的朋友們在討論人工智能是多么牛叉,同時又是多么恐怖時,你跟他們講一堆書中介紹的基礎知識,并借用讀者的想象侃侃而談,簡直帥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