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078339-d05bc3111c968e75.gif?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p/><p class="image-package"><img class="uploaded-img" src="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4078339-b8563fd7694ba90e.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width="auto" height="auto"/></p><p>
</p><p>
</p><p>經常有小伙伴問,合作公司不還貨款或者拖拖拉拉總是不還完,雖然態度很好,但就是一個“拖”字,并不解決實際問題,這么明目張膽的“詐騙”,去公安局告合同詐騙,行不行?公安會不會查他?錢能不能盡快要回來?我一般會勸小伙伴能協商或者民事訴訟解決的,就不要通過刑事手段,為什么呢?</p><p>
</p><p><strong>?</strong></p><p><strong>1.?</strong><strong>民事的歸民事</strong></p><p><strong>
</strong></p><p>?</p><p>普通的商事行為,正常的經濟往來中,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不能按期支付貨款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內容時,如果雙方長期合作并且履行合同相對良好,協商解決可能是效果最好的辦法,不然鬧到法庭甚至動用刑事手段,不但使問題復雜化,還使兩家關系交惡,合作關系難以為繼,并且也未必能最快拿到想要的款項或者其他合同內容。</p><p>?</p><p>比如甲乙兩公司借款合同約定到期還本息200萬元,但是到期甲只還了120萬,經乙多次催要,甲斷斷續續還款160萬元,還有40萬元本息未還,但是甲一直在積極籌款,并陸續小額多次還款。疫情之下,又到年關,乙也很著急,想到公安報案,認為只要公安以合同詐騙罪立案,去抓捕甲公司的老板丙,老板為了不坐牢,就會乖乖還款。但是,這種案件公安一般不會插手(原因下文繼續分析),更不會輕易抓丙。相反,如果甲公司得知乙為了僅剩的40萬元本息而報案,不但可能不再還款,還可能不再積極籌款,乙的損失反而可能加大。</p><p>?</p><p>就讓民事的歸民事,否則,立案的公安機關可能涉嫌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即使移送起訴,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不起訴或者無罪判決,倒不如集中精力通過民事途徑解決問題。當然,如果確實涉嫌合同詐騙等犯罪,自然是可以通過刑事報案的方式來解決的。</p><p>?</p><p>?</p><p><strong>2.?刑事程序啟動難</strong></p><p><strong>?</strong></p><p>?</p><p><strong>法律只是最后的手段,并不能解決所有的糾紛。</strong>如果民事手段不能解決,很多人愿意嘗試刑事手段。</p><p>?</p><p>上文提到的甲乙公司借款糾紛,公安一般不會插手,原因如下:</p><p>?</p><p><strong>首先</strong>,甲乙之間是民事糾紛,有明確的借款合同,并且內容清楚,甲乙按照合同約定內容履行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糾紛,屬于民事糾紛,只能通過民事途徑解決。</p><p>?</p><p><strong>其次,</strong>即使乙以合同詐騙罪報案,公安也不會輕易立案,他們至少要查清以下問題:</p><p>
</p><p>? 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甲是否有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行為,是否創造虛假條件;</p><p>
</p><p>? 甲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約能力;</p><p>
</p><p>? 甲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詐騙行為,乙借錢給甲方是否基于錯誤認識;</p><p>
</p><p>? 甲在簽訂合同后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p><p>
</p><p>? 甲對取得財物的處置情況,是否有揮霍、挪用及攜款潛逃等行為。</p><p>?</p><p>以上五個方面全部具備,甲才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就乙提供的材料看,甲有履約的行為,并且已經履行了大部分款項,履行行為同時證明甲有履約能力,至于乙借錢給甲方是否因為陷入錯誤認識,就很難證明了。就現有證據,公安不大可能立案。</p><p>?</p><p>司法實踐中,即使以合同詐騙罪立案,進入了司法程序,但也因為合同詐騙天然的經濟糾紛的屬性,加上經濟案件的復雜性和民事欺詐與刑事欺騙之間的交叉而產生的分歧,導致取證困難,認識分歧較大,一旦證據調取或者分析論證不到位,就容易被認定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而被宣判無罪。</p><p>?</p><p><strong>第三,</strong><strong>謙抑性是刑法的基本品格</strong>。即使民事手段不能解決,如果不是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也不能將該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經濟生活有其張力,如果隨意用刑事手段,不但可能傷害經濟發展,也可能抑制經濟活力,也因此國家才提出“六保六穩”政策,著力保護民營企業的發展,對這類案件,公安機關自然慎之又慎。</p><p>?</p><p>?</p><p><strong>3.?“非法占有”辯護要點</strong></p><p><strong>?</strong></p><p>?</p><p>盡管如此,合同詐騙罪仍然成為民營企業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針對該類案件,辯護律師可以著重圍繞“非法占有”的認定進行辯護,這是該類案件的重點,難點,也是出罪的辯點。</p><p>?</p><p>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往往從客觀來推定,推定依據的是法律事實,而法律事實往往難以徹底查清,尤其經濟案件,錯綜復雜,縱橫交錯,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辯護(不足部分,歡迎留言補充):</p><p>?</p><p><strong>(1)</strong><strong>簽訂合同時有償還能力。</strong>在簽訂合同時,被告人有其他財產足以涵蓋合同涉及的款項,或者進行了抵押、質押等。</p><p>
</p><p><strong>(2)</strong><strong>有償還意愿。</strong>在履行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時,積極與受害方磋商,比如及時簽訂還款協議,制定還款計劃,積極籌款等。</p><p>
</p><p><strong>(3)</strong><strong>有償還的實際行為。</strong>被告方已經依約履行了部分合同。如果只履行了小部分,要與償還意愿和償還能力并且無逃避還款行為等結合起來論證,被告不是“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這一點論證時要慎重。</p><p>
</p><p><strong>(4)</strong><strong>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系不可抗力所致。</strong>比如遇到疫情或者暴風雪等其他不可抗力導致履行不能。</p><p>
</p><p><strong>(5)</strong><strong>合同大部分款項被用于生產經營。</strong>合同大部分款項被用于生產經營,即使不是用于合同約定的活動,但只要用于生產經營活動(這里有爭議,比如將款項用于歸還前期欠款等,是否具有非法占有,觀點不一),就不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p><p/><p><strong>(6)</strong><strong>無逃避合同義務的行為。</strong>比如始終保持與受害方的聯系溝通,沒有失聯,亦不逃避合同義務。</p><p>
</p><p><strong>(7)</strong><strong>沒有將款項用于揮霍賭博等非法行為。</strong>合同所得沒有揮霍,購買豪華房產、汽車等奢侈消費,也沒有用于賭博等非法行為。</p><p/><p><strong>(8)</strong><strong>證明“非法占有”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strong>合同詐騙案屬于典型的刑民交叉案件,通過是否具有償還能力、是否有償還行為、是否用于揮霍賭博等行為來推定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之目的,要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程度,本身就有難度,結合案件指出事實和證據方面的問題,也是很好的辯點。</p><p>?</p><p>鑒于合同詐騙罪入罪的困難,所以,不輕易建議進行刑事控告,當然如果被以合同詐騙罪立案,則要盡快聯系律師,盡快介入案件,早點了解案情,盡可能做出罪準備了。</p><p>
</p><p>
</p>
合同詐騙罪辯護要點(一)——“非法占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
- 我印象里,身邊的老人們,總喜歡把一句話掛在嘴邊:“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嘛,總得,自己學會適應生活!”...
- 張利平2021.3.6「學習《情緒按鈕》第20天收獲: [太陽]今天學習內容: 第七章《情緒的來源》(五)情緒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