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末,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和女兒早早收拾好東西,回老家呆兩天,接上小侄女小侄兒,一人帶三個娃的模式啟動。
回到娘家,三個小朋友就興高采烈地玩各種游戲,女兒年齡最大,有點大姐大的感覺,有條不紊地安排指導兩個弟弟妹妹。
臨近中午,我們都開始忙著做飯,幾個小朋友就在房間里玩積木,看上去平靜愉悅,沒發生什么矛盾。
正式開飯了,兩個女孩快速乖巧地洗手開始吃飯,但是小侄兒卻站在那里不動,一臉的委屈與憤怒,我問他怎么了,他一句話也不說,叫他吃飯也沒任何動靜,一個人,憤憤地站在那里。
媽媽開始勸他了:趕快吃飯,怎么站著不動,你這樣不吃飯就是不聽話,大家都開始吃了,快點!
他還是不說話,也不動,只是眼神更加倔強了,他爺爺開始批評他了:趕快聽話吃飯,姐姐她們多乖,你這樣不聽話以后就不帶你出來玩了。
他媽媽在一旁生氣地問:你吃還是不吃,不吃我就去拿棍子來,要不你自己站到外面去,一點都不聽話,討厭死了。
他依舊沒有任何回應,我知道我要打破僵局了,便對小侄兒說:你有什么委屈說出來,姑姑幫你解決。他不回答,我接著說:是不是剛才玩積木的時候,你玩得不開心,她們沒讓你玩嗎,你生氣了,是嗎?他點了下頭,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我說:你吃完飯,姑姑帶你用積木做一個大城堡,只屬于王子的城堡,好不好,周圍還有花園、游樂場。他點點頭,慢慢地走近桌子開始吃飯。
媽媽又在一旁說:你吃飯就聽話,看姐姐們多乖,向她們學習。我趕緊示意要媽媽別說了,此時此刻,他心里恨透了那兩個小妞,再說她們好,估計他又會罷吃了。
很多時候,家長父母都習慣說:你聽話啊,趕緊怎樣怎樣,從來沒有真正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們的訴求,當你理解他了,他自然會聽你的。
還有些大人喜歡拿孩子做比較,誰誰誰多乖多聽話,這是孩子最不愿聽到的,每個人都是希望得到鼓勵和認可,孩子也不例外,你有的喜怒哀樂他都有。試想如果你的老公每天都夸別人家的老婆好,你的領導每天都表揚另外一個同事,你心里很開心嗎?所以,學會換位思考,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們的溝通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