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聽到有人宣稱他要“堅持做某事”,我的第一反應是,他多半是要以失敗告終的。
一件事需得“堅持”,就說明遇到了阻力,內在的和外在的。內在阻力有時來自人性的弱點(特點),比如,減肥要對抗的就是基因天生對熱量、對美食的強烈偏好,又如,一些枯燥單調的練習(像樂器,書法等)對抗的就是人類天性中探索欲望和“尋求刺激”需求對“簡單重復”的厭倦。有時,內在阻力來自“信念”的動搖,對所做之事其目的和效果的懷疑。
外在阻力,則來自諸如親友的反對、社會的輿論壓力、財務上的困難等等。
如果外在壓力大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則當然無法持續做某件事,比如,一個生性懦弱之人遇到父母的極力阻撓,或創業者資金枯竭,這時要“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只是個自欺欺人的笑話,因為此時你或不具備能力,或不具備外部條件,或兩者皆缺,此時所謂“好事多磨”云云,都是安慰人的屁話。“好”和“磨”之間一毛錢因果關系都沒有!事實上,很多“好事”都順利得很,天時地利人和,因緣際會,本身就是“好事”應有之意。“多磨”只能說明,各方面條件不具備。
不過我們還是會經常聽到的“某某某克服重重阻力,堅持不懈,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仿佛堅持就會成功。對此,我想說,第一,總歸有人成功,只是比例比較少而已;第二,media bias,值得報道的當然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克服阻礙啊,逆襲啊,這么具有戲劇性,不報道這些報哪些?大批沒有“堅持”下去的,還有那些實在是能力超強,外部條件又好,很順利就做成一件事的,是不值得報道的。
第三,常常被人忽略的一點是,“堅持”通常來自于外人的觀察,因為在外人看來,這事很難,很苦,需要“堅定的決心、堅忍的毅力”,持續下去,而往往,真正成功的人,他某種程度上是不以為苦的,他就是有動力、有激情、有樂趣,然后,作成了。如果有人問:請問你是如何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裝逼的?你會覺得很搞笑,因為這里有個反諷,此人可能就是一愛裝逼的人,對他而言,裝逼是愛好,是剛需,用不著“堅持”。
能“堅持”下去的人,常常反而“不以為苦”,用不著外人眼里的超強“堅持”,試想在懶人癌眼里,天天早起有多苦,多難堅持,去問問退休的大媽,她們要“堅持”早起嗎?能“堅持”下去的人,又常常有強烈的渴望成功的欲望,愿意忍受這種苦。不管是來自內在的阻力,還是外在的阻力,要成功持續做某事以獲得預想的結果,不外乎以下兩條。
足夠強的激勵
阻力如果來自人性的特點,不要試圖對抗,否則你會死得很慘,可行的是避開或利用它,以減肥為例,想吃得少點,可以《對大腦說一個吃飽的謊》,更可行的是,你要燃燒起巨大的成功欲望,妹子們謹記“三月不減肥,四月沒人追”,宅男們想找妹子嗎?減掉肚腩,看得到自己的腳丫先!想想靠臉和身材吃飯的模特和明星們,長年減肥,靠的是毅力嗎?NO,是生存的壓力啊!其實,在此,更多的是“不得不”。
成功創業的巨大渴望也是強效激勵,還有像證明自己、自我實現的需求等等(比如要證明給當初拒絕了自己的班花,她錯過了多么優秀的人,哈哈哈,這個激勵就相當地強!)。只有你的激勵強度夠大,動力夠足,才能克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阻力。
找到樂趣
除了激勵以外,還有就是“找到樂趣”,在枯燥乏味的程式化重復中找到樂趣。這是一種能力,獲得快樂的能力。快樂有“立即獲得”的快樂,也有那種需經過付出和等待后,延遲獲得的快樂,前者如你看中一個包,你馬上掏錢買下來擁有了它,后者如同樣是看中一個包,你攢了一個月工資,然后買下它。簡單的快樂反饋及時,而復雜的快樂需要深度介入,比如組織一場活動,實現一個想法,要籌劃,要調度,要取舍,兩種快樂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有別,立即滿足的快樂轉瞬即逝,而通過努力后的獲得有別樣的滿足感和意義。能忍受枯燥練習的人,往往能在努力的過程中體味“日拱一卒”的細微進步,從中找到樂趣。由此,他們也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在費力地“堅持”了。
區分“樂”的過程和結果很重要,某人說從這個月起,我要每月讀一本書,但通常堅持不了幾個月就會放棄,因為他愛的不是讀書的過程,他想要的是讀完這么多書后,在別人眼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富五車”、侃侃而談的高大形象。在過程中找不到樂趣,是沒法長久堅持的。
所以,下一次,你若起了“我要堅持……”做成某事的念頭,看那些冠以“我是如何一個月內瘦掉10斤的”、“我是如何堅持每個月看一本書的”、“我是如何堅持每天背50個英語單詞的”諸如此類的網文,可能對你幫助都不大,你不如先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
1. 我對成功的渴望足以構成強效激勵嗎?
2. 我能從過程中找到樂趣嗎?
如果答案都是“否”的話,我勸你還是洗洗睡吧。
2016-7-20
P.S. 想起某黨說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堅持的,聽起來老費勁的樣子。。。大概是阻力蠻大的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