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小Y一直是一個很要強的人,高考考砸之后,家人對他說,要不就上隔壁某一所211吧。
他說不行。
填志愿的時候,他拒絕了所有的邀請。把自己關在家里整整三天,后來,他如愿進了一所理工985的人文專業。對于別人來說,高考早已在六月份結束。但是他還沒有,因為他要轉專業。
懷著對大學的憧憬,他參加人文學院的新生動員會。那個體態豐腴的心理導師站在講臺前夸夸其談,“諸位應該清楚,考入咱們學校的人文,和其它專業是沒有可比性的......”
就像當頭潑了一桶涼水,他醒了,醒來第一個念頭,“我一定要轉出去,拼了命也要轉出去”。
二
大一的新生,應該是激情而富有活力的。但他不是,他不敢參加太多的活動社團組織比賽,他只知道,轉專業的機會有且僅有一次。他還知道,人文的老師給分隨意而任性,稍不留神判你一個低分讓你啞口無言。他更知道,這個學部有近乎一半的人都想轉專業,而僧多粥少談何容易?
因為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在這一所學校,人文更像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頂著985的光環卻早已經從里面,悄然改變了。
初入大學的他,是徹頭徹尾的小白,沒有摸清考試的套路,不知道與老師打點關系的竅門。
所以面對那些讓人昏昏欲睡的課程,他有些茫然,卻也只能瞪著迷茫的眼睛,一步一步的摸索前進。
他和朋友聊天,朋友向他描述從容自得的大學生活:
“我每天早上起床,圍著東湖轉一轉,呼吸新鮮空氣”
“下午的時候要泡一壺茶,然后臨摹字帖”
“我每天抽一段時間溫習小提琴”
這恰恰都是他所向往的啊,他瞇著眼睛,YY了一會兒,拿起筆,繼續鞏固當天的功課。
三
人是會變的。那些在開學初嚷嚷著要轉專業的人,已經有一多半放棄了。刷劇熬夜打游戲,唱k刷手機逛淘寶,凡是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他們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蛘哒f,只是一時的熱血掩蓋了他們懶散的本性,因為連間歇性躊躇滿志都談不上。他們的熱血像是一束煙花,開了一瞬間,就沒有了。
最可怕的事終于來了,半途而廢的loser最容易眼紅那些仍在跋涉的人。
說他們的壞話成了loser們的一大樂趣。
“他從來不參加班級活動,只想著轉專業,一點集體榮譽感都沒有”
“你看他每天早出晚歸,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就是就是,整天偷偷摸摸的學也不知道跟別人分享,不就是怕別人超過他嘛”
“那可不嘛,人家是要干大事的人,咱能跟他比嗎?”
拿著并不理想的成績單,聽著這樣凌厲中傷的言語,他心中一萬個不是滋味。
四
下學期到了,他決定改變戰略,日常睡眠時間五小時,門門課坐在前排和老師搞好關系,向前輩請教摸清每一門課程的套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處處留心,盡全力搜尋自己能獲得的所有資源。
但同時,他也不忘向他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一天,他和辯論隊的隊友因為一件事產生分歧。當晚,他坐在寢室里溫書。聽到那個隊友接連給兩個室友發語音消息控訴他的不堪和“罪行”,室友沒有刻意調低音量,所以他聽的一清二楚,這時候,一名室友甚至當著他的面發語音回復:
“是啊,他一直就這么惡心”
他默默清理好今晚要看的書,走到宿舍樓中廳,鋪開書繼續復習。眼淚終于止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他想不明白,為何他一路本本分分走來遭受這么多非議。
他想不明白,為何他視為同伴的得力隊友竟會對他惡語相向。
那天晚上,他一直看書到凌晨四點,直到遠處的天空露出一抹微白。最后,他憑借一學期的努力成功躋身專業前幾。
在得知自己成功轉專業的那一天,他的內心竟是出乎意料的平靜。
五
他說,轉專業最大的好處,就是他遇到了一群真正可愛的人。
他在轉專業之初,因為聽不懂課程,而舉步維艱的時候,是他們伸出了援手,把資料毫不吝惜地借給他去復印。他在努力上進的時候,發現身邊都是踏實進取的同伴,和他一起比賽,一起自習,一起談天說地。他發現在這里,當某一個人取得成就的時候,大家會衷心鼓掌給予最真誠的祝福而不是閑言碎語。同樣,當一個人陷入低谷困境時,大家會紛紛伸出援手并擁抱鼓勵而不是落井下石。
原來人和人之間,真的會是不一樣的。
六
寫到這里,這個“他”,就是作者我本人。
馬薇薇曾說:生活中的暴擊不是成長中的必備品,每個人都應該長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值得溫柔以待。
我永遠不會原諒把我逼入困境的人,因為在這一過程中,我過早地學會了太多的小把戲,在象牙塔里就變得功利而利己。
但同時我也感激他們,因為正是他們,提醒我要不斷努力,讓我有幸,和更優秀的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