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在網上虛度人生》是戈德史密斯對于上網行為的一次深度思考。
在書中,他不僅探討了網絡行為背后的真實行為動機以及所引起的實際影響,還告訴我們,在上網過程中,人們眼中的”無所事事“的網癮死宅,其實是一個具有無限靈感和點子的創意人士,只是我們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些遺落在網絡世界里的珍珠。
如何在網絡上找到真實的自我,又如何將過去的點點滴滴串成自己強大的素材庫?
如何從“社交網癮”“低頭族”到寫作機器人,互聯網中的無限樂趣,請大家用心看本文哦!
《如何不在網上虛度人生》作者肯尼思?戈德史密斯是一個美國概念藝術家、詩人、同時還是先鋒網站創立者、網絡電臺主持人,曾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授予“桂冠詩人”稱號。
一、網絡時代,我們真的變成了電子僵尸嗎?
雖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和信號,但并沒有專家說得那么糟糕。我們來看看,人們認為網絡浪費時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有一種說法是,一個人在通過網絡時代屏閱讀的方式獲取信息,實際上不等于閱讀,更加不能代替閱讀,而且,在網絡上快速瀏覽和不停切換,會降低深度思考的能力。因為在電子屏幕時代,我們已經失去了全神貫注的能力,變得容易分心,無法聚精會神。在作者看來,這個觀點太絕對。自始至終,內容都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媒介和傳播方式。如何獲取知識并進行深度思考,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由媒介決定。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個人經常上網就容易變得不善交際了,時間久了,甚至會失去與人交流的能力。網絡的出現使人與人除了正面交談、書信電話以外,還多了一種超越時空、方便快捷的交往方式。相識的人可以采用網上聊天、發送信息或電子郵件、節假日互送電子賀卡等方式交往,不相識的同樣可以通過上述形式相互交談、傾訴、探討人生。人人都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和需求找到自己想交的朋友。可見,網絡開拓了人們的交往領域,增強了社交能力。
二、如何通過瀏覽器來珍藏記憶,找到靈感?
戈德史密斯說,我們可以通過瀏覽記錄來認識真實的自我。有一天,他正在為一篇寫了好幾周的文章查找資料,但是回看搜索記錄的時候,他發現了當時生氣、渴望、好奇的種種都一一羅列在我眼前。除此之外,我們去看看自己的社交網絡和聊天記錄,如果我們在網絡上的點贊、說話、評論和短信都組合起來,差不多也能以一種別致的方式在網上重塑自我。
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將瀏覽網頁看作另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寫作。網絡,就是通過將自己的記憶以永不消失的照片、視頻和不斷更新的狀態等形式,創造一個記憶庫,其中的細節遠比我們大腦能回憶起來的多得多。
文件歸檔是我們串起這張拼圖的線索。在做文件歸檔和信息整理時,大家可以參考下面這種方法:
第一步,閱讀各類新聞、公眾號文章、碎片化信息。
第二步,覺得不錯,就保存到印象筆記或有道云筆記里。
第三步,將筆記進行歸檔,即放入特定的文件夾,并修改標題。
第四步,制作摘要,提取核心信息。
三、如何在網絡時代用好140字進行文學創作?
首先要根據讀者的喜好進行內容區分。可以分為實用性內容,主要是讓消費者看到內容之后漲知識了;還有情感性內容,能夠勾起人的相關回憶,引起共鳴;第三就是趣味性,看到這一條,忍不住去轉發和分享;第四就是引發恐懼心理,讓人們自主地呼吁和轉發。
其次,要秉持少即是多的原則,盡可能增加信息密度。140字的內容能表達多少內容呢?我們要相信一個冰山原則,就像一個對話,說出來的只有10%,但是留在對話背后的卻又90%。所謂少即是多,就是要在140字的范圍內將內容表達盡可能豐富。
最后要保證內容具有故事性。學會講故事,是每一個文字創作者都必須學會的一項技能。故事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引發了人們好奇、八卦的天性。
金句
1.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巨型博物館、圖書館和學院的綜合體,包羅萬象,囊括了從短小的狀態更新到厚重的經典文本在內的所有內容,而你在網上浪費的時間、度過的每一刻,都在為它添磚加瓦,就連你的點擊、點贊和“喜歡”也都會被記錄下來。
2.我們是在略讀、剖析、一掃而過標記、轉發、群發著語言,這些方式現在還未被認可為文學,但是隨著一大批作者開始使用來自網絡的原材料構建起他們的作品這種新的讀寫內容成為文學的一部分是退早的事。
3.人們往往會撿起自已對從前媒介的認知,將它們投向一個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