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門,隔絕外界的喧鬧;一個空間,遮蔽了外面的風雨;一片寧靜世界,讓自己安靜下來,看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從情緒中走出來,從而找回自我。
有人說:“平衡,只是暫時的,不平衡,那是長久的,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動態平衡。”也許人生就是一種動態平衡吧,有些時候我們很矛盾,不知何去何從。生命給了我們許多的謎題,需要我們去一個個的解開,也許在矛盾中找平衡,平衡之道在于取舍,這是面對矛盾的一種解法吧!
如果說人生是旅程,就難免有風有雨,這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能把握的只有我們自己,只是希望在一場風雨過后能看到彩虹。當下的風雨還在那里,先找個地方避避風雨吧,等風雨過后,我們再出發。
我們在失意與得意之間游走,心情也在心灰意冷和意氣風發中來回跳躍。心情的起伏、人情的冷暖,其中的百般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在現實的觸碰下,許多心中的妄念像泡沫一樣破滅了。在低谷的時候能讓自己看清許多的事,看清自己也看清別人;看清什么是虛情假意,什么是自己值得珍惜的,所有的一切都那么明顯是凸現出來,我們不用刻意,但也不必灰心。
面對外面的誘惑、無奈、壓力、責任,像重擔壓在肩上,我們需要負重前行,讓心指引我們方向。在人生這個舞臺上,我們演繹著屬于自己的角色。如果人生是舞臺,每一天都在上演著屬于自己的戲劇,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管怎樣,只是希望在自己黯然神傷時,有個地方,讓自己覺得溫暖!
我們需要跨越現實與理想之后的鴻溝,走入那條“林中路”:林中有路,多半突然斷絕于杳無人跡之處。人在紅塵,同一林中,各奔前程,身處遮天蔽日的樹林,常常迷失心靈。短促的一生應該怎么走?選擇留戀鮮美的果林,懷念水草豐盛的土地?孤身攀爬陡峭的寒壁?
“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只是戴著枷鎖起舞而已,自己的難處和苦衷,有時并不好向他人言語;有表面上的風光,更有背后落寞;在穿越人生黑暗時,自己真切的感受到內心的彷徨無助,那段時光是默默挺過來的,也不知道熬了多久,才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紀伯倫在《我曾經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所提到的: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錯,卻借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后來想想,有何勝利可言?有時,挺住意味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