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看著我和我隊友,語重心長地說:
你倆長大了,再也不會因為一個想吃魚一個想吃肉而吵架了……
媽,開什么玩笑,畢竟我們兩口子是經歷過共同吃兒子剩下的米粉、一起走過在高級餐廳吃兒童套餐的日子、擅長把娃啃了一半的雞腿塞進嘴里的中年人,對吃還能講究?
也不光我們這樣,很多夫妻本來都是連吃飯都會吵架,因為口味不一樣還都不讓步,自打有了娃以后,我們的口味終于統一了——娃愛吃什么我們就吃什么。
小孩都是猴子派來的救兵,稀里糊涂地就拯救了爹媽的感情。
婚前婚后,夫妻倆細膩而詭異的情感變化脈絡大致如下:
結婚前,他的手牽著我的手,如春風拂面河邊賞柳
結婚后,他的手牽著我的手,如同左手摸右手
有娃后,他一把拉住我的手:二營長!你的炮!
有二娃后,手……手呢?……
一個在跟大娃斗智斗勇吼作業,一個在抱二娃喂奶遛彎哄睡覺,夫妻倆在家都跟牛郎織女似的見不著,久別后能拉上手都有觸電的感覺……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是不客觀的。
婚姻雖然可以埋葬愛情,但小孩卻是個挖墳的勺子,一勺一勺讓你們萎縮的愛情又重見天日。
小孩對夫妻關系的影響是正向的,不信你再復習一遍《只有作業才能解救中年夫妻的婚姻》,就會重新愛上你的配偶。
很多人說:“我都不敢生孩子了。”
我就想對這些朋友說,為了糾正你們的錯誤理念,我特意給你們做了三個圖,分別表示了沒娃時、有一個娃時、有兩個娃時,夫妻感情的指數變化曲線。
假設一孩和二孩分別出生于結婚第3年、結婚第10年。
沒娃的夫妻——感情日漸蒼白平淡,三五年之后成了純友誼,無波瀾也幾乎不可能重燃新婚時的激情。
有一個娃的夫妻——感情日漸蒼白平淡,突然生了一個娃,雞飛狗跳中夫妻倆開始感情爆破,有一個短暫的混亂磨合期。
隨著孩子的長大,夫妻二人日漸形成統一陣營,化愛情為戰友情,在孩子上中學后達到抱團的頂峰,形成二次熱戀。
有兩個娃的夫妻——感情日漸蒼白平淡,突然生了一個娃,雞飛狗跳中夫妻倆日漸形成統一陣營;
突然又生了一個,再經歷一次更混亂的磨合期,經歷了二次考驗的夫妻戰友情在對付倆娃過程中升華,化愛情為生死兄弟情,在倆娃分別上中學后,形成了二次熱戀和三次熱戀。
所以,很明顯,沒有孩子的婚姻,就沒有機會發生二次和三次重新熱戀的可能性。
猴子派來的不是孩子,是丘比特。
有娃的老夫老妻,晚上躺床上沒啥事可做還可以做做奧數和閱讀理解,想一想今天沒做出來的那幾道題到底是哪些知識點的缺失,互相督促抓緊補一補也是增進戰友情的;
而沒孩子的夫妻倆呢,晚上躺床上沒事干,可就真沒事干了。
沒孩子時,還要絞盡腦汁來經營婚姻,想方設法琢磨如何減慢感情退化;有孩子后,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來刻意維系情感,只要一塊輔導作業,偶爾雙打一下,感情就升華了。
經歷過真正的婚姻你才會明白,愛情的真諦就是同仇敵愾,大家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才能相濡以沫,恩愛無間。
小孩不但是愛情的救兵,也是恩愛的風向標。
作為一個中年老母,誰不知道如今秀恩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我家孩子都是他爹管。”
現在連我媽都掌握了獨門秘笈,知道探索我們夫妻倆關系的奧秘了——
當我教訓兒子時,隊友在一旁捧哏,共同教訓,那就代表我們近期感情和睦,生活和諧;
當我教訓兒子時,隊友唱反調,我還要順帶把隊友一起訓了,那就表示我們近期鬧矛盾,估計剛吵過架。
年輕時,如果兩口子吵架,一方不誠懇道歉和彌補,另一方基本很難消氣,吵一次架差不多能冷戰三五天。
有孩子后,前腳剛準備摔碗鬧翻,后腳兒子捧著奧數來問題目,我一看,我也不會,只能跟兒子說:問你爸去。
這一刻我心里想的是“等你做完題我再跟你吵”。
他爸拿起奧數,仔細端詳,不出兩分鐘,伏案狂書,跟兒子詳細講解,答疑解惑,舉一反三,那偉岸的背影頓時性感了起來,比拿著放大鏡在珠寶店里給我挑最大的鉆戒還要令人心動……
一個架,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家有讀書娃,想吵個架實在太難了!偶爾碰上了天時地利人和能關起房門吵一吵,還要壓低聲音,放慢語速,躡手躡腳,吵著吵著感覺怪怪的,像是倆人背著兒子在戀愛。
神經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
小孩對夫妻感情的促進可多了去了——
以前我們去看電影,總要在買票窗口前爭論半天,甚至有一次賭氣各看各的電影,有了娃以后,這種分歧也沒有了,我們全家親親熱熱的擠在兒童廳里看熊出沒大電影,吃兒童套餐,可開心了。
我云以前不管我頭疼胃疼關節疼失眠健忘老寒腿,通通就一句“多喝開水”,現在呢,我吼娃的時候,他還給我水杯里加愛的羅漢果,輪到他吼娃那天我也往湯里多撒一把愛的枸杞。
自從有了娃,從干柴烈火到玉潔冰清,睡覺時中間隔一個死活要一起睡的娃,給了彼此更多思考人生的時間,大家的覺悟和格局都提升了,真正做到了睡覺時都相敬如賓。
有娃后我們一起進家長群,一同經歷被老師點名表揚,共同接受大家的贊揚吹捧,享受過一起上臺領獎的人生巔峰榮耀,一起暢享過再生一個又共同決定再也不生了的大起大落,人生重大決定都在一瞬間,情比金堅。
沒娃前我們一整天不發消息不聊天,有娃后每天都發消息相互切磋:
比如揪耳朵治娃法要“一揪二轉三提”才能達到效果,又比如分享一個小妙招:拍鎖骨可以緩解火氣……
沒娃時每天晚上一人玩電腦一人刷手機形同陌路,有娃后倆人分享育兒文章、教育雞湯和擇校攻略。
一個在書房一個在臥室用手機彼此交流,心靈沒有距離,達到肉與靈的升華。
沒娃時反對我鋪張浪費亂花錢的隊友,在有娃后每次我報興趣班輔導班他都不反對,還夸我節約,知道報離家近的,省了油錢。
自打孩子功課越來越難,我們越來越像文盲,甚至共同遭到了娃的嘲笑之后,我們夫妻倆和睦多了,經常抱頭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找短處,挖缺點,共同進步。
在有了娃這個愛情的結石,啊不,結晶之后,家庭的凝聚力增強了,夫妻間的默契加深了,你吼娃來我遞水,我打娃來你助威。
雙方互相看不慣的各種小問題在對付熊孩子的大事業面前都不值一提,畢竟眼下當務之急是:
擱置爭議,共同雞娃。
周末去參加校園開放日,發現幾乎每家都是爸爸開車把媽媽和娃送來,放人下車,活動結束后一聲令下再立馬到指定地點會和,上車走人。
無數對中年夫妻,在這凌而不亂的配合戰中,行動老練有序又麻利,如同訓練有素的戰友,各自還懷揣多種應變技能和Plan B,默契度高到爆表。
這應該是全靠多年來的各種輔導課、培訓班、大小比賽、接送陪讀,練就了縝密的行動綱領和毫無破綻的配合戰術。
就憑這無比默契和相互依賴的鋼鐵戰友情,就斷了很多人想離婚的念頭。
畢竟一想到以后沒人打配合,生活質量也高不到哪去,“想離婚”的下一秒先給自己埋下伏筆:
“等把今年的輔導班上完再說吧”。
我們小區有一對中年夫妻,每天晚上都出來散步一個半小時,有時候還買一支雪糕在我家樓下的涼亭里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互相依偎著數星星看月亮。
是什么讓他們夫妻感情這么甜蜜,大庭廣眾之下亂撒狗糧,還不是因為他們家有一個高考學生,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被迫散步。
所以你要是害怕愛情褪色,不妨趕緊生一個娃。
如果不行,再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