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一度被新興金融機構拋棄的校園貸市場,卻重新獲得傳統銀行的青睞。就在近期,中行和建行幾乎同時推出校園貸新產品,且利率水平遠低于網貸平臺。
尤其是,校園貸頻頻發生“裸條借貸”“欠貸自殺”“暴力催債”等惡性事件的當下,國家隊在離開校園貸市場8年后的回歸,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家)
此處必須有三部曲:
第一步:國家隊入場,先清源、后正本
有數據顯示,校園貸市場的監管趨嚴,從事校園借貸的網貸平臺數量驟減,截至今年2月專做校園貸的平臺僅剩21家。而帶著“國家隊”、“正規軍”等關鍵詞的中行和建行,此刻搶灘顯然具有不一樣的意義。
畢竟,在此刻,任何一家網貸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都是負重前行。21家校園貸平臺盡管已經體現出了整個市場由亂到治的景象,但是之前校園貸的口碑已然全盤崩壞,在此不用復述。
國家隊的入場其實帶有二次清源的意義。
我國高?,F有超過3700萬在校大學生,統計顯示,2016年全國大學生的總體消費規模已提升到4500億元左右。其實這樣的市場規模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傳統銀行所認知。
早在2009年,就有不少銀行曾在校園發行過信用卡。但當時的發卡方式傳統落后,其效果可想而知:較高的注銷率、較高的睡眠率、較高的壞賬率等亂象,導致了傳統銀行很快就退出了這一市場。
市場的空白,留給了從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引發的互聯網金融體系一個市場機會,但同時隨著網貸平臺在2015年開始強勢崛起,也在進入校園貸同時把亂象帶入了這個市場。
此刻,傳統銀行再次進入,除了具有強有力的清源意向外,同時也是找到了搶灘校園貸的合適方法: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正式發布校園貸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其一大特點是在重大節假日推出專屬的優惠利率,這其實就是立足于消費場景進行更多元化服務的手法;而同一天,中行推出的“中銀E貸?校園貸”,則重在中長期貸款,覆蓋畢業后入職階段,目標則鎖定在培育未來的用戶土壤之上……
不再趨于小利,而是立足于更多場景和更長遠的用戶培育,這使得校園貸產品不僅利率更低,而且適用范圍更廣。
此舉一出,加上國家隊、正規軍的金字招牌背書,校園貸也就有望在短期內實現去污名化。尤其要注意的是,這兩款產品的命名上都將“校園貸”作為關鍵詞,其本身亦有為校園貸三字背書的使命所系。
這即是從清源到正本的快速打法,沒有國家隊入場,顯然這條路將非常漫長。
第二步:合作才是硬道理,此處要有互金平臺
有業內人士指出,鑒于此前的失敗教訓,此番銀行開展校園貸不能單打獨斗,不妨與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其場景、運營和風控優勢,提升服務效率、降低壞賬風險。
從事互金領域的平臺,越正規即越不局限于簡單的信貸。京東白條、螞蟻花唄自不用說,背靠龐大的電商平臺,他們本身已經形成了一個自有的個人信息和信用的閉環,盡管并不完全能進行人物畫像。
與之相類,在《2016年氪估值排行榜TOP200》上排名在前20名,居于互金平臺第4(前三為螞蟻金服、陸金所和京東金融)的分期樂,其實亦在2015年網貸大盛之前,就開始將消費金融工具嵌入到消費場景之中,以分期樂商城的方式,將自己的借貸用戶變成長期黏性的消費客戶。
按照業內人士的解讀,這樣的體系在保證平臺上的借貸用戶都是有真實消費需求的用戶,風險相對較低外;也大大提升運營效率、降低獲客成本。
如果京東、螞蟻和分期樂等在校園貸中已經積淀了海量大數據的平臺,和擁有大量低成本資金的傳統銀行們攜手,則用戶畫像精度都將進一步提高。
一言以蔽之,傳統銀行擁有資金,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擁有深入細分校園貸的場景和數據,并且累積了大數據風控經驗,有成熟的線上營銷渠道,可以幫助銀行大大降低獲客成本,提高風控效率。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并非不可能。
尤其對于傳統銀行來說,此刻搶灘,除了有快速正本清源的社會責任外,不想重蹈8年前覆轍,想要實現經濟效益,也是剛需。
此外,校園貸各市場主體還應該開放數據,互通有無。
之前校園貸的現狀說明了一個問題,由于信息孤島的出現,導致了各種諸如裸條貸款、暴力催貸等情況的出現,甚至于,類似這樣的極端問題,也存在于其他網貸領域之中,只是媒體聚焦于校園貸,而不為大眾輿論所知罷了。
只不過,無論對于互金平臺還是銀行來說,這些都是它們賴以生存的根本,開放之難,顯而易見。
就在建行中行進軍校園貸同時,樂信(分期樂母公司)負責人就通過媒體表態,“樂見更多的銀行進入校園金融領域?!蓖瑫r也提到,希望行業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機制。因為只有打通各個放貸主體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系統,才能從總體上控制大學生的負債情況,避免 “多頭借貸”引發的行業風險,保證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第三步:引入更多合作者,讓金融消費升級更安全
由于學生沒有實際收入來源,僅靠父母提供的零花錢,往往會深陷還款難題之中。這樣的景象在校園貸中尤為集中,而在其他信貸領域中,也不少見,而核心凸顯出來的除了信用問題外,還有市場化的擔保機制未接入的環節缺失。
鑒于校園信用卡此前發生的種種問題,2009 年,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進一步收緊了銀行對大學生發放信用卡的業務。在 2011 年頒布的《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對向學生發放信用卡也有嚴格的規定:
在發放學生信用卡之前,發卡銀行必須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父母、監護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愿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并確認第二還款來源方身份的真實性。在提高學生信用卡額度之前,發卡銀行必須取得第二還款來源方表示同意并愿意代為還款的書面擔保材料。
政策條文中關于第二還款來源的規定,雖然最大限度控制了風險,但也導致整個行業的發展受到抑制。
因為在中國目前的家庭和教育環境下,極少有家長、監護人會鼓勵學生的借貸消費行為,更不用說主動為其擔保開設信用卡。所以,當新規出臺之后,很多銀行信用卡機構不得不主動暫定校園業務。即使今天重啟校園貸,第二還款來源問題也是一個敏感話題。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開展校園貸如果要想避免重蹈覆轍,就需要在探索市場化的第二還款來源上破解,比如鼓勵相關校園貸業務平臺積極引入保險公司、第三方擔保平臺進入與之開展合作,讓校園貸真正走向良性、可持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