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畢業清單」是什么?
和朋友拍套寫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畢業旅行,買一兩套得體的正裝,請關系好的學弟學妹吃頓飯……
事實上,不少人才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計劃,就發現已經嚴重超出預算了。根據媒體的消息,近兩成的畢業生,畢業花費超過1萬元。即便畢業季的花費抵得上之前一年的生活費,還是有不少畢業生覺得值得,畢竟「誰的青春不瘋狂,錢沒了,大不了工作后再賺」。
可昨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給了不少畢業生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上一屆的畢業生月收入僅為3726元,扣除每月的房租、伙食費、交通費等等,所剩無幾……
該用多久才能填平「畢業花費」的那個窟窿,真的很難說。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每年的「畢業季」都成了「燒錢季」。
四年的青春快結束了,大學生涯快要宣告終結,總要留點東西,等將來緬懷。因而,平時在淘寶上買件一百多的衣服,都得貨比三家的你,可以豪爽地砸出一千多,和好友拍套寫真,哪怕這是你一個月的生活費。
因為預算原因,大學里被一再擱置的旅行,也終于提上日程。「工作后,就很難有機會再出去旅游一趟了」成了你理所當然伸手問家里要錢的理由。因為是最后一次,所以,哪怕坐飛機比坐火車貴了好幾百,也無所謂。因為是最后一次,所以,在景區,哪怕明知道東西比外面貴許多,也可以任性買下所有你相中的。
「畢業季」紅火了校園周邊的「餐館」。「滿300減50」、「全場8.5折優惠」、「畢業聚餐,滿兩桌8.8折,酒水免費」的廣告,隨處可見。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大家輪流著買單,隔三差五錢就不夠用了,得問家里伸手要。老師、學弟學妹、老鄉想著都要請一遍,才算是給大家做了一個圓滿的交代。
畢業收拾行李,往家里寄,總覺得滿滿的都是回憶,什么都舍不得丟掉。大一時的電影票、景區門票疊得整整齊齊放在盒子里,曾經用過專業課本,包括買回來只穿過幾回的鞋子、衣服,都一股腦,往家里寄。一寄兩百多,卻仍覺得值得。更何況,旁邊還擺著不少寄到外省,快遞費分分鐘上千的包裹。
查重軟件,一買上百,也就用那么幾次。宿舍桌上堆了一疊報廢的A4紙,畢業論文哪怕改個頁邊距,都免不得要全部重新打印。沒有誰去關注學校附近的所有打印店,打印的價格幾乎都翻了一倍。
網上各種奇葩畢業照,大家都爭相效仿。各種民國裝、旗袍買得飛起,平攤到每個人身上,一百、兩百……反正都是最后一次了,哪怕買來的衣服,只穿那么一兩次,就為了那一兩張照片,也覺得無所謂。
面試,正裝少不了,去買淘寶上一兩百的大眾款,總覺得跌了面子。西服要定制,皮鞋要名牌,小到脖子里掛的項鏈,都講究一個做工精致。
錢,越用越多,預算做了一次又一次,卻總覺得不夠。
一開始還想著要記賬,慢慢的,卻發現,零零星星的東西,一買就得好幾百,逐漸也就失了繼續記下去的興致。
「青春過去不再來,何不趁著最后的時光奢侈一把」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有。可當這種本意是「紀念青春」的做法,慢慢變了味道,往不良方向發展開去,還有必要堅持么?
生活本就拮據,卻想著畢業前,請大家到所謂的高檔餐館里飽餐一頓。朋友圈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美食、合照給刷了屏。本是以「紀念」為名,卻慢慢變成了炫耀、攀比的「資本」。
為了所謂的「面子」,打腫臉充胖子的不在少數,「請請請、買買買」到最后,只能一遍又一遍觍著臉問家里伸手要錢。想著,畢業后,經濟上獨立了,再慢慢回報家里,卻不曾料到,畢業前兩年的工資,扣去了基本的生活開支后,少有結余。不伸手問家里要錢就不錯了,更別提,像電視劇中演繹的那樣,一畢業就能拿到高薪,補貼家里。
畢業不等于散伙,而意味著另一種開始。有些朋友,一輩子,都不會斷了聯系。畢業前一頓價格高昂的「散伙飯」,遠遠比不上,畢業后,細水長流。有空約到一起,哪怕在家樓下,一起擼個串兒,也是幸福。
有些人,畢業后總有時間會再見,不需要用畢業時費用高昂的聚餐來紀念。寫真,無關價格,關鍵在于,和誰一起拍。寫真集上濃妝艷抹的樣子,遠不如你和朋友某次外出時,隨意拍下的笑容,來得真實。
有人說,一萬塊錢很多,而在有些人眼里,一萬塊錢,根本算不上什么。如果你是月薪過萬,那偶爾用上千或上萬請朋友吃頓飯,未嘗不可。可對大多的學生黨來說,都還在領著家里的「救濟糧」,用家人的血汗錢,來為自己所謂的青春買單,未免顯得太過奢侈了。
紀念離別,紀念青春,從來都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你重視的是這個,即將和你分別的人,而遠非,那一頓兩頓飯。對即將離別的你們來說,一張合照,一個電話,朋友圈的一條留言,以及生活中隨時的問候,遠比這些價格高昂的寫真、飯局、旅行,來得有意義得多。
|申明:本文為公眾號“大了學那點事”原創作品,作者溫如言,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大了學那點事】微信號:daxuenei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