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有些遇見早已寫好
結識“讀者分享會”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那天和劉醫生約好一起去參加分享會,她騎的單車我小電驢,約好在指定的地方等,結果我去早了,沒看到她人就先過去了。
到了分享會的現場,人手都擁有一份《讀者》刊物里選的一篇主題文章,一人輪流讀一段。
那是第一次加入那樣高大上的分享會,也是第一次聽到一位來自新余學院文學院的黃謙老師朗讀的聲音,聲音一入耳,砰的一聲,內心有個東西擊中了。
聲音好聽到懷疑耳朵,后來才知道播音主持是黃老師的專業。
而那聲音的主人正在一盞明亮的燈光下緩緩地朗讀著書本中的文字。
那一刻安靜極了,那盞明亮的燈不僅溫暖了在場人的心更是照亮了大家未來的路。
讀完后在場的人都自發的鼓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之后是各路豪杰各抒己見的環節,大家對文章進行自己的思考及自由的表達,最后由黃老師做小結,每次都十分精彩。
黃老師會非常細心的把發言人數以及語錄記下來,之后幾次參加分享會都會有收獲,在看書或者是生活中會更加細心與思考。
還有也有起到鍛煉自己的效果,剛開始不敢當眾發言怕說錯邏輯思維不夠細密,到后面敢自我發言以及深度思考,更加喜歡閱讀,這些都是參與《讀者》分享會里習得的,要非常感謝分享會的活動,不僅僅是學習智慧,還有生活中的成長啊。
聰明的人一看就會,而我是最不聰明的人但卻愿為之努力。
某次在書架上整理書本,忽然看到一本《讀者文摘》的書刊,一本老舊且書頁泛黃,還有一些破敗的痕跡。
那一刻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那是在十七八歲時一位小姐姐送的,這一看就被我收藏了這么多年,那本書見證了同學間的友誼和時光的流逝,唯一不變的是里面的文字,一直安靜的躺著偶爾翻閱那些故事也就立在心里。
更讓我欣喜的是那本書刊居然和我同年的,之后一直被我好生安置,而里面的故事亦是每次看都有驚喜。
看著《讀者文摘》書的封面不經感慨萬千,這世間的哪件事不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呢?
作家楊熹文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是的啊!所有的遇見都不是偶然,都是久別重逢。
在《讀者》分享會兩周歲的生日時,要感謝主辦方的簡老師和黃老師,還有那些給我們帶來知識,溫暖和力量的人,如我一般平凡的人因為有緣在分享會里體驗了很多精彩,雖然不是每一期都有時間參加,但有時間一定會參加。
安靜傾聽,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快樂分享這十六個字不單單是《讀者》分享會的主旨,更是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去學習的和找尋的價值啊,安靜,獨立,自由,快樂,這些都是一個人精神內核的關鍵詞,學習和成長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