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理的印象,小半來自歷史,大半來自金庸。
歷史上宋一朝,軍事羸弱,強敵甚多,遼金西夏并存,吐蕃大理環(huán)伺。大理國雖地處偏僻,但在歷代國君仁政下,國力漸強,經(jīng)濟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
金庸筆下的大理,武學世家,六脈神劍、一陽指,天下武學中的佼佼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茶花,段譽在曼陀山莊一席話,深為嘆服。
段譽道:“請問夫人,此花在江南叫作什么名字?”
王夫人氣忿忿的道:“我們也沒什么特別名稱,就叫它五色茶花。”
段譽微笑道:“我們大理人倒有一個名字,叫它作‘落第秀才’。”
王夫人“呸”的一聲,道:“這般難聽,多半是你捏造出來的。這株花富麗堂皇,那里像個落第秀才了?”
段譽道:“夫人你倒數(shù)一數(shù)看,這株花的花朵共有幾種顏色。”
王夫人道:“我早數(shù)過了,至少也有十五六種。”
段譽道:“一共是十七種顏色。大理有一種名種茶花,叫作‘十八學士’,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顏色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決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夫人可曾見過?”
王夫人怔怔的聽著,搖頭道:“天下竟有這種茶花!我聽也沒聽過。” ???
段譽道:“比之‘十八學士’次一等的,‘十三太保’是十三朵不同顏色的花生于一株,‘八仙過海’是八朵異色同株,‘七仙女’是七朵,‘風塵三俠’是三朵,‘二喬’是一紅一白的兩朵。這些茶花必須純色,若是紅中夾白,白中帶紫,便是下品了。”
王夫人不由得悠然神往,抬起了頭,輕輕自言自語:“怎么他從來不跟我說。” ???
段譽又道:“‘八仙過海’中必須有深紫和淡紅的花各一朵,那是鐵拐李和何仙姑,要是少了這兩種顏色,雖然是八色異花,也不能算‘八仙過海’,那叫做‘八寶妝’,也算是名種,但比‘八仙過海’差了一級。”
王夫人道:“原來如此。” ???
段譽又道:“再說‘風塵三俠’,也有正品和副品之分。凡是正品,三朵花中必須紫色者最大,那是虬髯客,白色者次之,那是李靖,紅色者最嬌艷而最小,那是紅拂女。如果紅花大過了紫花、白花,便屬副品,身份就差得多了。”
名家筆下,雖是論花,亦引人神往。
段譽(段正嚴)確有其人,在位39年,勤于政事,愛民用賢,金庸似乎也格外偏愛他,作為《天龍八部》主角之一,溫文儒雅,青衫磊落,江湖野游,屢有奇遇。無量山洞,玉璧映月華;食金蟾百毒不侵;松鶴樓上,豪飲交峰;少林寺外,豪情萬里風煙舉;曼陀山莊從此醉。得一身無上武功,攜心愛之人(舊版),做仁義之君。
甚至于大理,金庸也尤為喜愛,《天龍八部》中的大理國,《射雕》中南帝與耕樵漁讀。其時宋朝內(nèi)憂外患,反倒是大理國,輕徭薄賦,雖強敵環(huán)伺,亦能保一方兩百多年的太平。金庸構(gòu)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也描繪了一個文獻名邦、武學卓絕的大理。
歷史的厚重,武俠的風采,加之“風花雪月”景,大理引來無數(shù)慕名者。
大理是白族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白族文化。古城背靠三塔,面朝洱海,引蒼山清泉,建城中水景,海拔約為2000米,日光傾城。
古城地勢甚平,蒼山十九峰十八溪環(huán)繞在側(cè),洱海猶在近前,碧藍澄澈,秋水共長天一色。
走進古城,古香古色的白族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粉墻畫壁,廊角飛檐。沿街都是小吃,過橋米線、餌絲、云南十八怪、鮮花餅等等,行人絡(luò)繹不絕,商鋪琳瑯滿目。
不識山茶花,但見城內(nèi)“家家流水,戶戶種花”,精致雅致也。引蒼山之水,水質(zhì)清冽,穿街繞巷,緩緩流淌在青巖磨石上,汨汨水聲,傾城日光,匯集了靈氣,滋養(yǎng)了花草,長出詩情畫意。家家戶戶大小不一的花園,山茶杜鵑怒放,四季均有花開,連成一條條花巷,早有鳥語,晚有蟲鳴,花庭信步。
記不得走了哪些街和巷,橫穿古城后,尋道再行,日已偏西。
暮色降臨,酒吧的歌聲悠揚而起,街巷城樓也有了燈影。走在磚石城墻上,暮西沉,月初起,舉目望見城中燈火人家,在孤獨中也感受到萬家燈火的平和安寧。
大理歷史可追溯至漢朝,至唐有六詔,后南詔一統(tǒng),稱南詔國,遷都陽苴咩城(云南大理),建五華樓。強敵在側(cè),或聯(lián)唐抗擊吐蕃,或與吐蕃結(jié)盟,幾番朝政更換,城、樓毀于兵燹,南詔月沉西洱河。
南詔沒,幾番周折,段氏出,定都陽苴咩城,國號大理。中間曾有朝臣弄權(quán),后還政于段氏,史稱后理國。自段正淳始,傳段正嚴(段譽)、段正興、段智興(南帝段王爺),后蒙古大軍揮師南下,鐵騎踐踏,“元跨革囊”,兵臨城下,大理國滅。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在戰(zhàn)火中起起落落,或毀或重建,最終形成我們今日所見之古城。
五華樓在暮色中燈火闌珊,巍峨沉默,隱約有當年王者風范。只是曾經(jīng)的戰(zhàn)火都已隨風而去,再見也非當年月光,王朝早已改了姓氏,城頭也長出了野草,歷史沉淀砌成了城墻,文化傳承雕成了城樓。
試問江湖悠悠,幾重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