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和我一樣剛開始學習寫作?
你是否曾經懷疑自己的寫作能力?
你是否一直認為只有天才才能成為作家?
你是否不太相信作家其實是可以培養的?
在學習寫作前,我們帶著各種各樣的疑問,非常感謝弘丹老師在寫作書單里推薦《成為作家》這本書,作者多羅西婭·布蘭德告訴我們:作家是可以培養的,“一個人能否進行文學創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認識上的問題”,看完這本書消除了我對寫作的一切顧慮,并且堅定的走上寫作之路。這本書適合初學者,也適合那些在寫作上遇到瓶頸的寫作者。
本書的作者多羅西婭·布蘭德,美國著名作家,資深文學編輯,生于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劉易斯學院和密歇根大學里教授創意寫作。著有暢銷書《成為作家》,自1934年出版后,風行美國文學界80多年,是一部長盛不衰的經典之作。做為創意寫作叢書之一,自2011年引進中國后,成為國內文學創作的首選教科書,至今重印14次。
這不是一本關于寫作技巧的指導書,而是一本教授大家如何成為作家的寫作經典。它告訴我們只要像作家一樣的生活、閱讀、寫作,培養作家的氣質和思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作家。
一、作家真的可以培養嗎?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作家是天才,天生就有文學天賦,精通各種寫作技巧,普通人是教不出來的。
在本書中,作者多羅西婭·布蘭德沒有像其他寫作書那樣去談寫作技巧和方法,而是首先揭開“作家天才論”的真相:成為作家的第一步取決于你的自信心。
大部分初學寫作的人都像作者書中所說的“被宣判根本不適合寫作”。我自己也不例外,當我宣布我要開始寫作時,受外界環境和家人影響,大家都認為作家是有天賦的,而你根本不具備那些能力,想想就算了吧,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猶豫自己還“要不要寫作”。
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外因,也是作者所說的寫作之前面臨的阻礙。如果我們跨越了這個阻礙,沖破外界的一切,遵循自己寫作的初心,寫作之路便會開啟;如果我們受到外界影響,剛想邁出去的腳步停了下來,那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不了作家。
我自己學寫作前對作家也存在誤區,顧慮太多,認為成功的作家都是有天生的,文學修養極高,而且從小就斬露頭角,擔心自己不會寫,寫不好。
后來跟著弘丹老師學習后,發現寫作原來是一門可以通過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長期的刻意練習而習得的技能,但在寫作之前,我需要克服寫作的種種障礙,建立我在寫作方面的自信心,才能專心開啟寫作之旅。
而那些已經在作家的道路上行走的人,
為什么最后還是沒有成為作家?
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一本書作者”,是那些早期成功過的作家,他們會因為難以重復他們的成功,而感到焦慮,喪失自信,甚至絕望。還有“間歇性作家”,會因為寫不出作品的間歇時間,備感折磨。而能寫好故事開頭,沒能力寫出生動結尾的“不均衡作家”,他們往往缺乏自信,這是作家個性方面的問題。
上面這三類作家都是在寫作過程遇見瓶頸后,對自我的否定,讓自己缺乏自信,最終放棄,曾經的作家夢想就此結束。
作者通過長期教授寫作的經歷總結出:一般的學生或大多數寫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是小說創作技巧所能解決的困難,他需解決的是我能不能寫的自信心問題。
自信心問題,在我所學過的心理學當中歸為內因,這是存在于個體內部的原因,如人格、態度、情緒等,寫作者往往止步不前是因為自己無法解決自信心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從生活、態度、習慣、或者性格本身,來找到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就能在寫作前或寫作中克服這些困難,那么作家其實是可以培養的。
進入弘丹老師寫作訓練營中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如何克服寫作的五大障礙”和明確自己寫作的初心,她幫助每一位寫作者建立自信心,告訴我們寫作的四個階段,如何一步步最終成為作家,我們在掃除寫作認知偏差基礎上,讓我們接下來的寫作學習能夠更加的輕松。在這一點上弘丹老師與本書作者的觀點是一致的。????
二、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作家
解決了自信心的問題,就一定能成為作家嗎?
答案:不是,成為作家就要先具備作家的氣質和性格,作家的氣質和性格都是可以培養的。
在職場中如果我們想成為像BOSS或上級領導那樣睿智的人,那就需要離他近一些,模仿他的思想、行為、待人處事的能力。
在作家性格中通常存在兩面:敏感和童真,天性中這兩個因素需要維持平衡,將它們協調統一。敏感的人,別人沒注意到的事情,他能注意得到。這兩種性格需要同時進行訓練,才能協調一致發揮作用。
天才作家的氣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還保有“天真的眼神”,這對于畫家至關重要。具有對新事物好奇敏捷的反應能力,對舊事物記憶猶新的能力,對環境變化感受迅速敏銳。
從文學創作角度講,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文學創作的動力是作家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層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是來自人的本能,與作家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尤其認為作家的創作與其童年的經歷有密切關系。
真正有天才的人總是習慣性地(或者經常性地,或者非常成功地)在行動中磨礪自己,而具有較少天才的人只是偶爾為之。
三、作家都是生活家和閱讀者
布蘭德認為:一部作品寫出來多好取決于你和你的生活:你有多么敏感,多么有辨別能力,你的經驗能夠多么貼近讀者的經歷,自己多么透徹地領悟了好作品的要素,以及你的節奏感有多好。
1、孩童般的視界
布蘭德認為:真正的天才始終都能保持盎然的興趣和生動的記憶,就像一個敏感的孩子看到不斷擴展的新世界一樣。
我們如何鍛煉這種能力呢?
全神貫注地觀察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受和聆聽身邊的人。
每天抽出半小時,變成五歲孩子看世界,收獲意想不到的素材。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為你所用。
很多時候,成年人用成人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往往會忽略身邊細微美好的人、事、物。
如果我們讓自己返回五歲孩童時代,睜大眼睛,充滿興趣地打量這個世界。我們將收獲大量新的素材。
我自己也有同感,現在的我每天陪伴寶寶的時候,都會把自己先變成與之同齡的孩子。
蹲下來與寶寶的視野齊平,原來他的世界如此不同。我們經常一起感受創意玩具的誕生過程,比如孩子創造一個冰激淋的材料會使用積木+玻珠球+小卡片,寶寶在生產冰激淋的過程中非常的享受,仿佛這就是真的,非常的有趣。
而我只需要做寶寶的享用者,分享他的快樂,體會他的成就感,并且把這些日常小事記錄下來,作為寫文章時的素材。
2、批判式閱讀:比欣賞式更有趣
布蘭德認為:當你學會了批評式的閱讀,你會發現其樂趣要比只是欣賞式的閱讀更加濃厚;當你執迷于要剖析一本書為什么讓人讀來覺得呆板、生硬的原因時,即使一本壞書你也會變得能夠容忍。
1)批判式閱讀,不光欣賞式閱讀,還要剖析書寫得不好的那部分原因
2)任何書籍讀兩遍,充分利用別人的作品
3)第一遍快讀(不加評論),讀完書寫簡短大綱,總結評價(目的是為了找出自己的弱點),書中列出了一些疑問幫助我們思考:
你喜歡,為什么喜歡?
作者什么地方讓你不滿意?
人物雷同描寫不好?還是情節不連貫?
你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么?
4)第二遍詳讀:帶著大綱和問題閱讀,好的段落和素材標出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5)重要地方:全神貫注閱讀,注意讀書節奏,尋找獨特風格和喜歡用……
四、作家追求的“寫作心法”
布蘭德認為“天才的根源是無意識”,而不是意識。
在我所學的心理學中,意識是覺醒狀態下的覺察,或者說是覺知。
而無意識是相對意識而言的,是個體沒有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既包括對刺激的無意識,也包括無意識的行為。比如,學會了騎自行車,一上腳就會不自主、不需要意識控制就能蹬起來,這就是一種無意識。
任何藝術必須依靠無意識的最高內容,及其蘊藏的記憶和情感的儲備。
我們構思中的作品形式和主題是由無意識決定的。
無意識需要刻意練習,我們如何訓練自己的無意識?
1、清晨寫作——啟動你的無意識
清晨寫作是國外是一種創意寫作方法,每個人通過清晨醒來的無意識都能輕松的喚醒內心的想法,而且沒有任何的約束和條件的限制,幫助寫作者保持每天寫作的狀態。
這是一種不費勁的寫作方式。
對于初學寫作的人來說,比習慣起床時間早起半小時或一個小時。不說話,不讀報,不要讀書——立即開始寫作。
想到什么寫什么:昨夜的夢;前天的活動;真實或虛構談話;對意識的檢查。將清晨的記憶快速而不加評判地寫下來。寫得好壞或有用與否并不重要。
第二天早上重新開始,不要重讀我們已經寫下來的東西。在這種素材中我們的發現比我們預期的更有價值。
當面臨才思枯竭時,可以把鉛筆盒紙張放在你床邊的桌子上,早上醒來就開始寫作。
一兩天之后會發現我們可以輕而易舉、毫不費勁地寫到一定字數。再過一段時間,在停止早上的寫作之前,想辦法多寫一倍。
我上個月參加過弘丹老師清晨寫作訓練營時,就有過無意識的心流,每天在5點起床,屏避一切信息,直接開始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以不停地寫,快速地寫,不用擔心有無錯別字,語法是否正確,不用考慮邏輯,不需要修改,只需要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即可。這讓我寫出我心,不用顧慮周圍的一切,對話自己的無意識,收獲幸福感。
清晨寫作還讓我能夠輕松動筆,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不去在意周圍的一切,不受任何心念的干擾,只關注寫作這件事。
2、按時寫作——持續寫作狀態
在我們選擇的寫作時間,一定要寫作,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持寫作15分鐘,不找任何借口影響寫作,持續寫作狀態的培養。
作家村上村樹也有按時寫作的習慣,每天會固定4個小時的寫作時間,寫作完成之后才去做別的事情。很多網絡作家每天會固定3小時寫作。
我自己一般喜歡在清晨時間寫作,5點起床,5-7點有2個小時不被打擾時間。
3、控制練習——讓頭腦安靜下來
學會控制我們的頭腦安靜下來,讓我們的思想自然地波動,它波動的時候,密切關注它。
一連幾天每天重復一次這個過程。閉上我們的眼睛,有意識地保持頭腦平靜,但是不要感到急迫或緊張。每天一次,不要施加壓力或試圖加強練習。當你開始有所收獲時,稍微延長頭腦安靜的時間,但是不要太緊張。
我們可以找一個球(或其他物體),拿在手上盯著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簡單的東西上,只要頭腦一走神就把它拉回來。
像作家那般生活和寫作是需要持續刻意練習的,就如同莫扎特,被認為是天才,其實得益于父親從小對他的大量且目的明確的練習。
五、開啟我的作家旅程
《刻意練習》一書中的觀點與布蘭德一致,告訴我們杰出并非一種天賦,而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成為杰出人物的關鍵,在于刻意練習。只要目標明確,專注投入,及時反饋,不斷挑戰舒適區,找到行業導師,強化動機,堅持練習。
作家是可以教出來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作家。
現在我們只需要開啟這段成為作家的旅程,縱然有萬般阻礙,也不能阻擋我們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
《成為作家》書中還有很多關于寫作的具體指導,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親自閱讀這本書。
(~~~你來了,是緣份,留下個喜歡再走吧,鼓勵我繼續寫作~~~)
作者:
薄荷花瓣雨,國家心理咨詢師,美國PMP項目管理師,用文字和心理學傳遞正能量,溫暖你心,快樂人生。2019年青橙學院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