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有一家花印,隔壁學校也有。
上一學期,貢獻了總生活費的1/7砸在花印上面,買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直到后來,眼部營養(yǎng)太多,起了脂肪粒,停止了用眼霜。
爆水抹起來感覺不是很舒服,用了一兩次直接送給了寢室的妹子。粉底液被CC替代,用了一兩次也閑置。
為什么想起這個事呢?今天逛步步高梅溪湖新天地,花印在屈臣氏的產(chǎn)品讓我想起了這位久未謀面的老板。
老板由我們學校的隔壁學校畢業(yè),畢業(yè)后開始她的創(chuàng)業(yè),接手花印這個店。從我和她的聊天中得知,她們上崗培訓了幾個月,然后就已很“專業(yè)”的姿態(tài)面對客戶。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她只比我們大1、2歲,但她用一種“溫柔”的態(tài)度讓你叫她姐,因為她覺得她比你大,你得聽她的。這讓我聯(lián)想到我當年還在學生會混的一個事。
大學里的學生會之所以給新生牛逼哄哄的感覺,用我現(xiàn)在的話語可以稱盲目自信。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某方面更接近權力的“中心”,能從老師手中拾人牙慧。
又是一次例會,我上臺去講我們部門的一個項目的流程,我的簡介是“大家好,我是xxx學生會xxx部xxx。”這個說法其實是有著貓膩的。
因為當時我們學校還沒進行本科評估,硬件設施還沒有跟上來,整個學校的學生會稱為“xxx院學生會”,而相應的系部稱為“xxx學校xxx系學生會”。
因為院部要裝逼,證明院部比系部厲害。現(xiàn)在問題來了,我沒有加上“院”這個字,片面反映我不怎么上道,不喜歡混這種生活,大二時競選部長時毫無疑問落選了。
耐人尋味的事發(fā)生了,現(xiàn)在本科評估,學校看起來將逼格升高了,“院學生會”變?yōu)椤靶W生會”,然后又改為“學生會”。看來當時沒想錯哈,作為是整歌學校最大的組織,就應該拿出當老大的氣度。
回到花印這個話題,老板和我是一個市的人,但是我們的語言相同,但我們的口音其實有很大的差別,我的方言沒什么音調(diào)。
當時經(jīng)常去她家做護理,當時看她和股東兩個人干活太累了,其實可以招學生來做兼職。她想了想了同意了這個建議。然后她的店逐漸開始有人氣。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做這種小店鋪暫時賣不出東西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人氣必須有。客戶在外面逛逛的時候,如果發(fā)現(xiàn)你的店里冷冷清清,多會猜想你的店鋪生意不好,然后又推測你的產(chǎn)品,服務等一系列不好。
其實也同理于現(xiàn)在的各種app,每個產(chǎn)品雖然只有一定存活時間,但用戶的活躍程度,或者更直白說用戶的主動參與程度,每個人從這個app中找到的存在感的程度,能讓這個產(chǎn)品不至于死的早。
這群新生來兼職后,店里人來來去去,外面偶然經(jīng)過的人會有想要進去的欲望,這是人最原始的好奇心。一方面,這些兼職人員本身就愛美,或者對自己的皮膚狀態(tài)不是很滿意,她們成為一批購買人群,她們做兼職,又可以拉室友,同學來買產(chǎn)品。反正不管什么產(chǎn)品,你只有用了才知道這個產(chǎn)品的效果怎么樣,適不適合你的皮膚?你的皮膚有沒有好轉(zhuǎn)?
所以這位老板上學期的確賺的很多。
這學期,她又有了新法子,她拓展她的業(yè)務范圍,開始做代購。有一次我急著買給我媽買口紅,去她家試色,她突然用家鄉(xiāng)話和我說話,我受寵若驚。看來她成長了不少。
即使這學期我不準備用她家產(chǎn)品了,畢竟我還年輕,用一套產(chǎn)品后可以試試其他家的,這才是發(fā)展。以為一柯樹是生活的全部,沒看見整個森林的全貌,那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