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被真相刺痛時,為了保護自己免于疼痛,我們會想辦法中止對話,拒絕傾聽,只是抵制真相,但我們的所作所為并非總是有意識的。
這句話來自 《用事實說話》,作者 馬克.墨菲
生活中,你和家人朋友談話,對方不能接受真相。工作中,你向上司,員工或同事說明事實,卻遭遇排斥。而逃避這些事實,則會造成不良后果,這時,你需要掌握真相談話的溝通方法。
然而,到底是為什么忠言逆耳?很多人拒絕傾聽,抵制真相呢?原因有以下四點:
1.無知自信
十年前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一天領導召集開會,聊到高級語言這個話題,上司就問我,“你知道什么樣的算是高級語言嗎?”我特別自信的說,“當然是人不能輕易學明白的就是高級,越是難越顯得高級唄。”隨后上司給我解釋說,越是高級越是容易使用。其實我在回答他的問題時,我心里還在想著c語言和匯編語言,以為上司是在暗指這兩種語言。這是我的認知偏見,主要是我缺乏判斷高級與低級的能力,而又不能認識到這種無能,這就是典型的達克效應。
導致無知自信的原因,除了達克效應,另外還有兩個。
一 培訓不足。小時候,村里流傳一種說法,發燒了不能吃雞蛋。之后的很多年,我身邊依然會有人拿這句話來提醒我,不要給發燒的孩子吃雞蛋,因為他自信的認為這句話就是真理。
二 缺少信息反饋。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會一如既往的去做,反而覺得自己很聰明。
2.感知差異
? ?感知是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感知沒有好壞,因人而異,也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而更接近真相。從前,古人認為地球是平的,如今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不同時代的人對同一事物感知存在巨大差異。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對事物感知也不一樣。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褒貶不一,有的喜歡他,認為他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的財富,而另一邊則認為這人就是瘋子。在談話的雙方,如果對同一事物感知差異不一致,談話的結果必定是失敗的。對于工作是否努力,老板和員工的認知是不一致的,老板覺得員工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來付出才叫努力;員工則認為,按時完成老板的任務就是付出努力。當員工因為自己很努力付出之后,要求老板加薪時,老板會覺得員工根本沒努力,只是完成本職工作而已。
3.心理抵觸
俗話說,忠言逆耳,于對方溝通時,表達的不恰當,就算對方知道你是好意,為了面子,本能的立即抵觸和反對。如果是兩個相互不喜歡,對對方有成見的人相互溝通,如果沒有掌握溝通技巧,基本算是白費口舌。
當人都心中有兩種矛盾都想法時,就會產生不愉快都心理,這就是認知失調。認知失調引起心理不適而產生都抵觸,稱為心理抵觸。當對方把錯誤推卸給別人,責備他人,找借口,把錯誤歸因于情有可原都因素時,說明他已經產生了心理抵觸。
4.利益抵觸
現代人肥胖和糖尿病太多,所以我們現在的飲食觀念是 多吃碳水化物,少吃脂肪。這種認識是怎么來的?
1900年,美國城市居民的飲食是由黃油,雞蛋,肉類,谷物和時令蔬菜構成的。那時只有極少數的美國人超重。常見的三大死因是肺炎,肺結核,腹瀉和腸炎。
上世紀中葉因為冠狀動脈導致的死亡離上升,科學家們開始嘗試將油脂豐富的飲食與該疾病關聯起來,有些不嚴謹的研究證明飲食中脂肪比例與7個國家的心臟病死亡人數呈現直線的相關性,所以才有了低脂飲食說法。
1956年美國心臟病協會推廣“謹慎飲食”方案,號召任命用人造黃油,玉米油,雞肉代替黃油,豬油,蛋類和牛肉。70年代,這些觀念已經非常流行。
1977年美國參議院發布飲食目標,提出飽和脂肪酸會堵塞血管,所以會有我們目前的“脂肪不利于健康”和“碳水化合物有利于健康”的錯誤觀念,油脂假說統治了心血管領域幾十年。
你需要知道,以上的政策動議的提出很多都有一些制藥公司的參與,當時很多制藥公司已經投入大量資金生產了很多治療糖尿病的藥,制藥公司不會允許真相存在。
了解以上四個方面,也不能難理解,為什么忠言逆耳了。但是,我們誰都希望自己都主意被采納,那我們怎么說話才能被認可?本書將通過八個步驟,幫助我們達成溝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