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買了很久一直沒有看,當時是因為聽了樊登老師解讀的《干法》了解到稻盛和夫的哲學,非常喜歡,所以當時立馬買了《心法》、《活法》、《稻盛和夫自傳》……等。直到上周樊登老師解讀《活法》,才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中的寶庫。
《干法》這本書教我們?nèi)绾胃玫墓ぷ鳎ぷ髦皇俏覀兩钪械囊徊糠?,不是全部。所以《活法》這本書是教我們更好的去生活,活出人生的意義。那么稻盛和夫認為人活在這個世間最大的意義是什么呢?就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
總結(ji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為什么只讓我經(jīng)歷那么多的苦難?因為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煉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人格。把苦難看作考驗、看作機會,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個過程中就體現(xiàn)了我們的人生價值,生命的意義。
一、實現(xiàn)理想
1、稻盛和夫把哲學與人生的關系總結(jié)成為兩個公式:
①人格=性格+哲學
②人生·工作的結(jié)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2、敢想:心想事成,首先要心里想這著這個事情才能成功。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充足的準備,考慮到事情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以及應對解決方法??b密的計劃和精心的準備,事先對可能性比較大的方向有預備方案,當你真的有了這樣足夠的準備,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都在你的掌控范圍,很好的處理。
3、熱愛:熱愛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對當下所做的事全身心的投入,鍥而不舍,堅持到底,結(jié)果只能是成功。
4、能力: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漸漸提升上去的。
二、從原理出發(fā)
1、原則: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目前經(jīng)營狀態(tài)如何,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都保持正直、坦誠、不貪婪、每天極度認真、珍惜把握好當下,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死守原理原則。公司一定能健康、良好的發(fā)展。
2、維度:去除私意,提高自己看問題的維度,很多事情一旦維度提高了,跳出思維的局限,跳出利益來看,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讓你感到驚喜和意外。
3、本質(zhì):部門之間的紛爭看起來復雜,但幾乎出于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引起的。越是看似錯綜復雜的問題,越是要趕快回到原點,根據(jù)原理原則做出決斷。只要正面面對,以真誠的目光從是非、善惡的角度去判斷就能解決。把事情簡單化、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擺脫私心、利己心的束縛。走出利害和執(zhí)著的圈子,從光明正大的利他心出發(fā)。
三、生活是修行
1、謙遜:對所有的人、對所有的工作、對所有的事,始終保持一顆恭敬心,謙遜的態(tài)度。去除傲慢之心,不居功自傲。
2、六項精進: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活在當下,正念投入)
要謙虛,不要驕傲(修恭敬心)
要每天反?。ㄈ杖罩牵杖崭倪^,日日精進)
活著,就要感謝(常懷感恩之心)
積善行,思利他(行善事,為他人著想,幫助他人)
忘卻感性的煩惱(每天反問自己有沒有私意,是為己還是為他)
四、利他之心
1、天堂和地獄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兩者的心態(tài)不同:
天堂:人人為他,利他
地獄:人人為己,自私
人間:時而利他,時而利己
五、與宇宙同頻
1、因果:凡事有因必有果,懂得因果法則,就能改變命運。真正有智慧的人,深信因果,不抱怨過去、不擔憂未來,過好當下。
2、堅持:不完美不要緊,貴在堅持,持續(xù)的精進,每天進步一點點。
3、災難消“業(yè)”該慶賀:災難來臨,不可消沉,要高興才對。災難能把長期以來依附在靈魂上的業(yè)障消除。
4、開悟需隨緣:與其追求開悟,不如運用原理和良心去磨礪心態(tài)。
我們在降臨人世時,靈魂帶著到前世為止所積累的“污垢”,也就是業(yè)障而來。當我們死的時候,靈魂再載上今世所造的業(yè)障而去。但是,靈魂的深處,隱藏著真我——純凈的、美好的、伴有佛性、如來智慧,如果真我原形畢露,那么人就會以美好的心靈思善行善,像佛祖一樣慈悲。
所謂開悟,就是指磨煉心志到達真我的狀態(tài)。理解一切真理,得到佛的智慧,就會把“為世人為社會盡力”作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運用理性和良心抑制和本能,去控制它們,一步步度過自己的人生,積累足夠的善心善行,自然而然的向悟道的境界靠攏。這才是我們普通人最為合適的做法。
感謝您觀看我的讀書總結(jié)筆記,寫得不當之處還請讀者多多指正!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