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跟姨夫出去辦事,在車上他說了一句話:現在賺到錢的都是年輕人呀!你看路上開豪車的都是小年輕。當時我也沒有多想。就在前幾天,我一個哥們大早上彈了個視頻過來,我抱怨到:大早上不用睡覺嗎?他說:這段時間很忙,沒時間睡懶覺。我說:看你這么充滿干勁,跟你說個事怕打擊到你。他回到:現在沒有什么事能打擊到我了,你說說看是什么事。我說:現在裝修行業,附著在一個下層的經濟體上,你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太大。一般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但是這次,我自己就如五雷轟頂,我似乎想清楚前段時間姨夫說的現在賺到錢的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抓住了整個互聯網上升的趨勢,雷軍說: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賺不到錢才怪呢!
? ? 剛好最近看了一些相關方面的文章,準備寫出來送給即將畢業的同學們,同時也寫給我自己,希望能抓住下一個機會。
? ?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比如十年前一對雙胞胎兄弟大學畢業,一個進入BAT,一個進入報社。十年后的今天,去BAT的那位已經是年薪百萬,而且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投資人也在挖他,只要出來創業就給錢。去報社的那位,因為報社沉淪了,他曾經寄托理想的整個產業都沒有了,一切都需要重來。
? ? 這里不是說去報社的那位兄弟能力不行,核心問題是這兩個工作所附著的經濟體,一個在快速崛起,一個在快速崩潰。為什么我會跟我哥們說:你再努力,也做不大。裝修這行業在風口時,也沒見哪個公司做的特別大。現在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行業已經步入緩慢上升的周期,作為一個點,享受不到趨勢帶來的紅利。那什么是趨勢帶來的紅利呢?比如十年前,你買了10萬塊錢騰訊股票,你什么都不用做,現在已經身價上千萬了。再比如2010年輕,你買了北上廣深的房子,什么都不用做,身價已經漲了好幾番了。我們說近點,三年前,如果你買了10塊錢比特幣,現在已經身價上千萬了。
? ?
? ? 所以,普通人和富人的區別是什么?普通人勤懇努力、斤斤計較,他在意的是每一個當下的點,而任何一個點都不會產生過多的收益。如果你想成為中產,必須抓到一次線性趨勢,比如買10塊錢騰訊股票,或者早期開個淘寶店。但是要想成為富人,就要借助面和體的崛起。
? ? 那么,現在的我們已經錯過了中國城市化帶來的紅利,或者說已經錯過互聯網帶來的紅利,該如何把握下一個風口呢?
? ? 第一,我們腦子里要有清晰的點線面體的概念,不要在一個點上吊死。舉個很俗的例子,比如一個女生想找個有房有車的男生結婚,看上去很難。但如果你找一個在BAT工作的碼農,或者某個新興獨角獸公司的早期員工,穩定了幾年之后,就會有房有車。你要看到這條“線”,而不要糾結于當下的“點”。在一個“點”上反復糾結,其實得不出本質的結論。 不如花時間,從這個“點”上跳出來,研究一下這個“點”下面的大框——“線”、“面”、“體”。
? ? 第二,跳出人“趨利避害”的本性,很多人都敗在太需要安全感上,比如買房子,總在觀望,某某某又出了個政策,可能房價會跌。某某某專家又說房價要跌了。哪里哪里又有新樓盤,可能那里比較好。就這樣房價一天一天的漲,一猶豫,全款變首付。前幾天去看房子,嫂子說了句話我非常贊同,她說:買房子這事,一咬牙就買了,猶豫不決就買不起了。
? ? 第三,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我們把一個點看做是一塊石頭,你是要拿著這塊石頭站在原地,還是爬上山頂把它推下山去成為千鈞之勢?這可能理解比較難,打個比方吧!比如我在報社上班,上司給我一個KPI,每天賣1000份報紙,我敢保證,我死都死不出來。為何老板不去尋找新趨勢了,比如移動資訊業務,你看人家今日頭條現在多火。老板再怎么壓榨我都沒用,我一天24小時全給他,也是24個小時,而想要真正的成功,取決于業務搭載在哪個“面”上,“面”在哪個“體”上。
? ?
? ? 人生的選擇遠比努力更重要。你的選擇應該是一條“線”、一個“面”,甚至是一個“體”的收益。你個人的努力,只是在“點”、“線”、“面”、“體”的既定框架內,作為一個“點”的掙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