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李鴻章》。記得上學(xué)的時候,只知道李鴻章是個賣國賊,因為他代表中方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辛丑條約》。那時候?qū)λ麤]什么好感,覺得不過是瀕臨垂死的大清朝一個同樣沒啥作為的大臣罷了。直到后來看了《走向共和》,才對李鴻章有了重新的認(rèn)識,可以說有了很大的敬仰和欽佩。如今這一次再讀書,更能體會時代的推波助瀾,以及時代推著人走而人不能左右的彷徨和無奈。
西方人研究中國歷史時,把李鴻章稱為“中國俾斯麥”,稱李鴻章、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為“十九世紀(jì)世界三大宰相”。而他獲得這樣稱謂也實至名歸。
回顧李鴻章的履歷,24歲中進士,隨后任武英殿纂修,入曾國藩幕僚,組建淮軍,因在太平天國之中的卓越表現(xiàn),被授予一等伯爵。之后,籌立北洋水師,真正成為權(quán)傾一朝的重臣,加上慈禧太后的信任,外國使臣的忌憚,成為大清朝最為倚重的朝臣就不足為奇了。
但正因為權(quán)傾一朝,所以缺點也就很容易被放大。比如很多人都看到他辦洋務(wù),但最后成功的沒幾個;外國人雖然忌憚他,但割地賠款的協(xié)議沒少簽;甲午一戰(zhàn),更是打得全軍覆沒,將士死的死,船艦沉得沉,要不被日軍收編。所以他給世人留下的把柄和話頭,足以遮掩他的實干和貢獻。再勞苦功高,割地賠款是事實,這是“本”,是“節(jié)”,這都守不住,其他的就都一筆勾銷!
但誰又看到了,正是他提倡和支持洋務(wù)運動,才有了中國近代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制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等。而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打下了基礎(chǔ);割地賠款他沒有辦法左右,但誰又知道,他已經(jīng)盡己所能、力挽能挽?馬關(guān)條約簽訂前,一枚子彈打到了他的眼眶,這一槍,為大清朝省下了一億兩白銀。但省的這個錢,沒人注意到,注意到的,只是你李鴻章簽了字,你賣了國!
“勢”已至此,何以一力改國運?弱國無外交,這話今天也依然成立。國家瀕臨頹倒,虎視眈眈的列強,豈是一個外交家能夠左右的?不過是個替罪羊而已,這真的不是個討巧的活,誰干誰挨罵!
甲午之戰(zhàn)是敗了,但這敗能歸罪他一人頭上?多年來北洋水師軍費匱乏,多年來向戶部申請維修的銀兩,但都因國庫虧空、慈禧六十壽誕興建頤和園而予以拖延,導(dǎo)致船艦?zāi)昃檬蕖⑴趶棽蛔恪.?dāng)然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問題,北洋水師內(nèi)部貪腐,李鴻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歸以勸誡,后來這些船艦上的將領(lǐng)哪一個掉了鏈子?無論是丁汝昌,鄧世昌,還是劉步蟾,所有的這些手下都沒有辱沒北洋的名頭,都和船艦同生并死,這些愛國將領(lǐng)的出現(xiàn),不也都反應(yīng)李鴻章領(lǐng)導(dǎo)有術(shù)嗎?
李鴻章這一路走的不容易。手握重兵,但也成了朝臣彈劾他的把柄。不少人將北洋海軍看成是他的私人財產(chǎn),懷疑他借壯大北洋海軍為名,擁兵自重;朝內(nèi)的守舊派一直是他洋務(wù)運動的絆腳石,而他對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運動的中立行為也被視為同黨而予以攻訐;再加上各國大使的各居賊心,李中堂的日子可以說步步為營、舉步維艱。有很多次,連李蓮英這個太監(jiān)都想從中作梗,好在慈禧還有點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誰在挑唆;與翁同龢的不睦,被眾大臣或覬覦或妒忌,也讓他的從政之路行如海上扁舟,驚濤駭浪不絕于前。一朝宰相,哪有那么容易當(dāng)?shù)哪兀?/p>
《走向共和》這個片子拍的真好。王冰老先生把李鴻章演活了!他把那種忍辱負(fù)重的大臣形象詮釋的淋漓盡致!臺詞好,表演好,和呂中老師的配合好!我知道這片子可能有美化李鴻章的嫌疑,但是我看《李鴻章》這本書的時候,再次覺得王冰老先生演的太精準(zhǔn)!如今想要看到這樣的片子太難了。
英國及美國對李鴻章的評價很高:不僅是中國在當(dāng)代所孕育的最偉大的人物,而且綜合各方面的才能來說,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紀(jì)中最為獨特的人物。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zhàn)役中為國家做出了有價值的服務(wù);以從政三十年的政治家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rèn)的優(yōu)良設(shè)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其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我覺得這個評價是客觀的!
伊藤博文曾嘲笑李鴻章不自量力,想用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中國。其實他說的對,一個人改不了一個時代的“勢”。任你再大的能力,再宏大的愿景,也擺脫不了時代的囿圍。大廈將傾,任你個人再有能力,但也依舊能量渺小,不足以撼動頹勢的轟然倒塌。但我佩服李中堂的,是看清了這些局勢仍能夠知難而上的精神,依然能夠以一己之力,延緩傾塌的速度、降低更大的損失,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責(zé)任,一種為國家、為人民擔(dān)當(dāng)?shù)淖鳛椤?/p>
所以我覺得,李中堂,值得后代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