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則游客追趕藏羚羊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讓廣大網友們義憤填膺,兩輛途樂一前一后行駛,高速追逐一群藏羚羊,羊群急速變向躲避,其中一輛越野車距離藏羚群還十分靠近。
當天下午14點,這則消息迅速上了新浪微博熱搜。
經過警方幾天的處理,最終以西藏自治區林業廳依法對7名涉事人每人處以15000元,共計105000元的罰款而結束。
雖然最終警方證實,此次迫害野生動物的行為沒有造成死亡,但是無論如何,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心,是每個踏上高原,長途旅行者,該有的素養。
野性的呼喚
西藏,被稱為“最后一塊凈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這里擁有絕色美景,也擁有很多珍貴的生命。對于人類來說,“世界屋脊”多數地方的生存條件是相當嚴酷。缺氧、嚴寒,使這里成為了生命的禁區,然而卻有眾多的野生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讓這片土地成為了他們自由奔馳的樂園。
不只是藏羚羊,在西藏,還有很多動物珍貴而稀少,均屬國家保護動物,只能遠遠望上一眼。但是它們神秘的蹤跡,可愛的姿態,總是吸引著無數動物愛好者的眼光。行走在高原,必須懷著敬畏之心,珍惜每一次的相遇,不去傷害,不去打擾。因為它們是高原上,最珍貴的奇跡。
藏原羚:屁股都是愛你的形狀
高原12月的冬季,氣溫降到了零下攝氏度,很多河水大部分已經結冰,只剩下幾股細流,映著青藏高原一如既往湛藍明澈的天空,幾抹白云舒卷。在青藏公路或者青藏鐵路沿途,比較常見的一種動物就是藏原羚。
很多人會把藏原羚與藏羚羊傻傻分不清楚。因為它們都有相同的身形,和棕黃色的毛皮,因此很容易將兩者混在一起。但是藏原羚不太愿意,于是它們總喜歡把自己醒目的"心形"白屁股朝向大家,似乎要表達:“自己是藏原羚,不是藏羚羊!”
于是藏原羚的白屁股就像是一個標簽,把自己和藏羚羊區分開,心形的屁股,在曠野上格外醒目,也讓人覺得異常可愛。
黑頸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西藏是唯一一個既有黑頸鶴繁殖地,又有黑頸鶴越冬地的省市。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大鳥。每年11月入冬,就會迎來大批黑頸鶴遷徒到西藏入冬,直到清明,黑頸鶴才會飛回北方區繁殖,到了莊家收割之后,才又飛回來。
黑頸鶴固守一夫一妻制,雌雄二鳥整日朝夕相處,終身廝守,一旦伴侶先它而去,無論雌雄均會悲傷絕食,最后憂郁而死,或會沖向長空,然后收翅墜地而亡。它們對愛情的專一,動人而悲傷。
藏羚羊:驕傲的高原精靈
奔馳在海拔4600~6000米的青藏高原令人類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一帶,總能看見藏羚羊的身影。它們體形優美、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即使險惡不毛之地也閃現著藏羚羊鮮活的生命色彩、騰越的矯健身姿加上它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所以被人譽為“高原精靈”。
它們成群漫步,悠閑的在遠處的草原上覓食,天生的膽怯性情使它們善于奔跑,非常聰明機警,聽覺和視覺很發達。在可可西里無人區,是藏羚羊的樂園。每年六月,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翻過昆侖山山脈和一道道冰河,歷經艱險,在雪后初霽的地平線上涌出。
藏野驢:草原上奔馳的駿驢
藏野驢,青藏高原特有。藏野驢別名亞洲野驢,棲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帶、營群居生活,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小驢一出生就帶著濃濃的戀家情節,要不是受到天災敵禍的影響,都是在自己固定的區域活動。
藏野驢,一般由一頭雄驢率領,過著營游移生活。清晨從荒漠或丘陵地區來到水源處飲水,白天大部分時間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覓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處。
旱獺:喜馬拉雅的“萌主”
旱獺又名“土撥鼠”,與松鼠、海貍、花栗鼠等皆屬于嚙齒目松鼠科。善于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會有兩個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它最迷人的地方,莫過于那條可愛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腳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對長長的門牙,呆呆傻傻的模樣相當地討人喜歡。
旱獺非常機警,不僅經常察看周圍情況,還專門有負責放哨的。它們常常白晝活動。在高原比較冷的地方,等到太陽出來,地面氣溫較高后,它們才會出洞,先取暖,后尋食;午間也懶懶的在洞外趴伏,日落前,再回洞里。
巖羊:高山上的攀爬者
巖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又叫崖羊、石羊、青羊等。棲于海拔2500~5000米的無林山地。由一只或數只公羊率領,在黃昏活動。常有一只或幾只公羊立于高處突出的巖石上瞭望,當敵害開始接近時則迅速奔向高山裸巖地帶。由于毛色與巖石極其相近,故不易被發現。夜間及中午在巖石或巖石旁休息。
藏獼猴:藏族人的好朋友
在西藏藏獼猴主要分布在山南的部分地區,從米林前往加查的306省道旁就棲息著一群藏獼猴,每當有游客路過時他們都會蜂擁而上搶奪食物,絲毫不懼怕人類。甚至有的頑皮的猴子會爬上汽車的引擎蓋,不給吃的他們就賴著不下來,可愛至極。
斑頭雁:飛的最高的侯鳥
斑頭雁是一種美麗的候鳥,它被認定為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遷徙中,它們能在8小時內飛躍海拔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到達目的地。
每年春天,它們從印度飛回青藏高原,在這里交配產卵,繁衍后代。9月,成年雁會帶著小雁們飛回印度過冬。
血雉:高山上的隱士
血雉因長著猩紅色的臉和腳而得名。它們生活在海拔2100-4600米的高山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杜鵑灌叢,在中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東部的山地森林。
能在野外遇見血雉實在是一種幸運。血雉的行蹤極為隱蔽,主要活躍在山地的叢林之中。它們有季節性垂直遷移的習性,冬季遷移至較低海拔越冬,夏季會爬上山中密林。如果偶遇到血雉,可謂是一種難得的幸運。
野牦牛:高原之王,力量之源
有人說野牦牛是高原真正的主人,據了解,百年前野牦牛分布范圍較廣,占據了喜馬拉雅山北坡,昆侖山及其毗鄰的山脈。野牦牛是我國青藏高原一帶的特產動物,是典型的高寒動物。
野牦牛的嗅覺非常的敏銳,如果發現有危險來臨,雄牦牛必當老大向危險沖去,護衛群體,一旦發現有敵人接近,野牦牛就會頭向下、尾朝空,馬上狂奔亂跑。如果遇到性情兇狠暴戾的孤牛,則會主動攻擊經過它面前或是阻礙它的各種對象,能將行駛中的吉普車頂翻,受到傷害的野牦牛不論雌雄,都會拼命攻擊敵害,直到力竭死亡。因此它們成了高原上的力量象征。
生活在西藏的人們,總是深愛著這片土地上的動物。無論憨厚的牦牛,體態優美的藏羚羊,還是嬌小敏捷的紅狐,展翅飛翔的雄鷹。都仿佛是這片凈土上的守望者,安靜地生活在屬于自己的家園。
如果你有幸看到藏羚羊成群結隊在雪后初霽的地平線上涌出,精靈一般的身材,優美如飛翔一樣的跑姿;如果你看到這些美麗的高原精靈自由自在地奔跑、飛翔,你就會明白它們能在這片高寒地區繁衍生息上萬年的原因,因為它們就該屬于這里。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和保護它們,不去傷害。
-END-
敬天地,惜萬物
世界很大
西藏人煙稀少
但愛心,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