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學期放假,我沒有選擇回家,而是做了一個兼職,某牛奶公司的業(yè)務員,一天八十塊,外加業(yè)務提成,主要工作是賣牛奶,每天早上九點上班,下午正常六點下班。
剛開始去的時候,公司每天早上都會給我們做一些牛奶產品的培訓,然后兩個人一組,騎著電瓶車,就開始出去掃大街了,一組負責一片區(qū)域,主要的進攻對象是超市和小賣部,進店查看沒有賣公司的牛奶產品,有公司產品問下要不要補貨,或者看下產品日期,快到期的給他們提供更換,沒有公司產品的則推薦進貨,補貨和開發(fā)一家新店上貨,都有額外提成。
其實,這些補貨、換貨、開發(fā)新店的工作,他們都有專門的員工在做,我們這些兼職去做的時候,他們也在做,只不過我們是一家一家的去詢問,他們是人家會給他們打電話進貨補貨,有些生意不好的店,他們都懶得搭理,要么進得少,要么拿了貨長時間也賣不出去,還得去更換。我們做兼職的就不管那么多了,能賣一箱是一箱,能開發(fā)一個店是一個店,當然,最后報備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也都是他們員工的,畢竟我們只是兼職身份,但去推銷的時候可不能這么說。
我剛開始做這個兼職工作的時候,由于面子薄,內心是很抵觸和煎熬的,首先是不敢進店,其次是進店之后不知道怎么開口,即便提前已經準備好了一套話術,可一緊張就語無倫次了,最后是害怕被拒絕。好在同行伙伴臉皮厚,在他的帶領和嘗試下,我也慢慢適應了下來,見到有店,兩人輪換著開口詢問,店家有好說話的,也有不好說話的,有接受的,也有拒絕的,進店的次數(shù)多了,臉皮厚了,說話也自然了,鄙視拒絕也就無所謂了。有些店家,人家還挺喜歡我們的,上門補貨換貨,他們既省事,又解決了后顧之憂,當然,換貨也是要提前報備的,從公司進貨的才給更換,否則只能尷尬的給人作解釋。也有的小店拿貨不是去銷售的,而是拿去自己喝的,畢竟我們的價格都是批發(fā)價,反正都是拿貨,誰拿都一樣,有業(yè)績就行。
就這樣做了幾周,期間也辭退了一些混日子的人。
后面公司的經理看我們全市區(qū)域店鋪都跑得差不多了,再繼續(xù)也做不出什么業(yè)績來,就安排了我們第二項任務,賣臨期牛奶。這些牛奶,都是去店里換回來的產品,要么還有幾天就要過期了,要么已經過期幾天了,反正喝了也不會有問題,當然,過期時間太久的他們會做銷毀處理。這些臨期產品,價格自然比不上保質期內的產品,比如店里賣二塊、四塊、五塊一瓶的牛奶,處理價通通一塊,一箱還會更便宜。同樣,我們每組一輛三輪車,拉著就出去叫賣了,什么廣場、菜市場、花鳥市場,可以說,哪里人多就到哪里銷售,提著一個小蜜蜂,豎著一塊牌子,有些地方,買的人多有業(yè)績,有些地方則無人問津沒有業(yè)績。有時也會遇到公司經理和老板兒子去視察工作,他們也會跟著我們一起叫賣,甚至更優(yōu)惠,買三送一,買五送二,反正在他們眼里,這些臨期產品,能賣出去一點是一點,賣不出去送人也好。所以,對于我們這些人,老板每天都會讓我們免費帶幾箱回去喝。我記得有一次,在路邊售賣的時候,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奶奶,看到我們便宜銷售,也打算上來買一件,我們害怕她喝壞身體,勸她不要買了,畢竟年紀大了,不比我們年輕人,喝了沒啥事,老奶奶說她之前也買過,沒事的,我們也只好作罷。
賣了一段時間的臨期產品,后來又把我們安排到大超市里去幫忙促銷。一天站在產品旁邊,人來了,跟人介紹一下,人走了,跟傻子似的站著。其實在超市,人家要買的,根本用不著介紹,過來提著就走了,不買的,再怎么介紹都是白搭,不過還是要裝裝樣子。在這里,我們沒有做多久,兼職工作也就結束了。
這次兼職,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有收獲,也有得失,挺不容易的,錢拿到手里,也感覺格外的耐用,舍不得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