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平之戰的幾點思考
提起“長平之戰”大家一般想到的就是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是他,改變了老將的堅守戰略改為主動出擊,最后導致了全軍覆沒。其實,趙括這次輸的不丟人,因為他的對手不是一般人。
他的對手是被稱為“從無敗績”的白起。這場對戰其實就像一個初入江湖的毛頭小子對戰一個身經百戰的武林高手,所以說失敗了不丟人,畢竟沒有幾個人會贏。重要的是,他實在輸不起,因為這是40萬大軍的性命。
主動出擊是被逼無奈。難道趙王真的那么昏庸無能聽了幾句小人之言就將老將廉頗換下?其實是情勢所逼。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了,堅守不出本來是要準備拖垮秦軍的,不料自己這邊首先撐不下去了,趙國國庫快要空了。廉頗不是不想主動出擊,是因為打不過人家才閉城不出的。
這時候正好坊間傳言,秦國不怕廉頗就怕趙括,趙王驚喜不已:對啊,原來我還有一個少年天才趙括啊!
趙括是背負著打敗秦軍的期許的,他自己也明白一定要主動出擊,不然讓自己來干嘛?可以說是不得不出。而這正是秦軍希望的。
秦軍秘密把將領換成了白起。趙國正在制定主動出擊的計劃,秦國正在制定誘捕計劃。白起就像一個經驗老道的獵人,先是在獵物的洞口放了一些食物(佯裝失敗后退),等到獵物來到自己設的陷阱中再收網,自然也就收獲頗豐了。
而對于幾乎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強烈渴望能有一次勝仗來證明自己,在小勝之后不免欣喜過頭,還真的以為秦軍打不過自己,于是乘勝追擊,結果就是慘敗的下場。
趙國其實是病急亂投醫,缺少國家戰略,對內求勝心切,不切實際,沒有長期的應對他國侵略的計劃;對外沒有邦交,遇到困難只能自己苦苦支撐。
反觀秦國,戰略明確,統一天下。持久戰耗得起,全國支持,雖然兩年多了沒有多大進展,但是既然戰略已經制定就要雷打不動的去執行,最終嗅的戰機,取得豐碩戰國,也算是對兩年多來的一個回報吧。
長平之戰雖然看起來是一場戰役的勝負,其實是兩個國家戰略的勝負,秦國的侵略戰略明確,趙國模糊的攻守戰略,或許才是最終導致這次戰役的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