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一個人留守值班,空蕩蕩的辦公室,靜悄悄的出租屋,忽然就讀懂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空間“那年今日”,猝不及防地將往事推送至我面前,我心一動,若將十年的舊憶悉數鐫刻,也算享有“潑天的富貴”了吧。
就這樣,我倉促地加入了“十年之約”隊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學生時代的九月,應是最具儀式感的吧,工作后,生活就成了永不停息的鐘擺,恍惚了寒來暑往,催生了歲月滄桑。
我穿上加絨的外套,掛上厚厚的擋風披,騎著電動車往返于蕭瑟西風之中。晨昏朝暮,春夏秋冬,我似乎變了,又似乎沒變。讀到過去的雜記,會淺笑彼時的幼稚,與學弟學妹聊天,時常感慨大學生“清澈的愚蠢”。但在父母、前輩、同事眼中,我像封印在了學生時代,格子襯衫、格子雙肩包,眼眸里寫滿天真,對成年人的世界敬而遠之。
九月于我,是一段較為充實的征程。七八月接連兩戰考證鎩羽,急躁貿進的心,在九月秋涼中歸于沉靜。成績公布那日,我罰自己面壁思過了一小時,明白了學習應是一種狀態,而非一個結果。每日工作之余,我開始規劃時間,讀書寫作,考研考證,練習數獨,愛好少而精,卻也能歲月流金。
24日考研預報名,我驚喜地找到了心儀的非全日制專業。四年前未圓的“東南見月”之夢,再一次向我召喚。我有些后悔沒有及早復習,機遇降臨時,僅有不到百日的備考時間了。
近期,我遇見了一位研友,工作間隙聊聊生活與學習,欽佩于他的自律,我也調整好了沖鋒的姿態。接下來三個月,我會暫時放下愛好,改良作息秩序,全心全意迎戰,抓住機會上岸。
八月底至九月中,我整理了大學時秀米排版的草稿,總共120篇,陸續在“野果的詩書歲月”發布。立春之日開設公眾號以來,我文火慢燉地發了50篇文章,雖不是職業自媒體作者,但也找到了定位、網感與節奏。29日,《今日中秋丨月悄悄圓滿,念漸漸深長》喜提閱讀量4000+,成為我的第一篇爆款。
閱讀挑戰賽失敗后,我決心第二次開啟挑戰。這個月讀了南宋詞人陸游和辛棄疾的傳記,經久意難平,近幾期發文,也都是金戈鐵馬,壯志難酬。
七月,我去甘肅旅行,感慨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打下河西走廊之功,武威、張掖、敦煌、酒泉,熠熠生輝的郡名沿用至今,他們的功績為后世所銘記。如今我在書中,讀到岳飛、辛棄疾“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無奈,他們的壯志留在詩詞里,喚起歲月的嘆息。我倏忽懂得,原來人生最大的不幸,竟是生不逢時。
十一假期,我還將奔赴數獨全國賽。陰霾退散,線下賽事重新開張,閉關三年的我,在數獨社群又活躍起來。
六月一次偶然契機,我開始每周六和小伙伴約數獨練習,切磋長短。初賽前,在師傅錦云的指導下,我做了大量“康復訓練”,重新找回三年前的競技狀態。初賽發揮穩定,在高手云集的北京賽區,竟入選了團體A隊。九月工作繁忙起來,我只好抓緊前半段假期,針對題型做了訓練,賽場上求穩第一,求速第二。
猶記去年歲末,我寫過一篇緬懷與批判數獨圈的散文《偏航》,四月又借長篇小說賽之契機,開始了《蕭蕭數年》的回憶篇章。而這兩三個月的備賽,喚醒了大學時兩三年的數獨回憶。
我以為我的數獨生涯落幕了,懷著寫回憶錄的悲壯心情落筆,寫著寫著,卻發現臺上,故事還在上演。燈光又亮起,角色也都在,于是我趕緊登臺,繼續演好自己的戲份,回憶錄,留給以后吧。
關于九月的碎念,暫且說到這里。九月秋涼,我也當靜水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