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自古以來是一種傳統美德,它不僅是一種理財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讓人守著金錢過苦哈哈的日子,更不是為了把生活變得窮酸埋下伏筆,而是教會人們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金錢,在生活富裕的時候不忘理性,不失遠見,在與財富長久,良性的互動中獲得永續的“恒財”,從而為人生的富足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不知道下一步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給我們一種安心,在我們失業的時候可以給我們保障一個安穩的生活。
因為從小家里最小的,衣食無憂,養成了我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工作后,結婚后,依然如此,雖不至于月光,但跟月光也沒啥區別,買房買車生娃后,更是不懂節至,每每想想自己的銀行卡里可憐的幾位數,對自己好失望。于是決定好好學學理財,自從接觸隨手記,挖財寶等理財平臺后,天天進論壇看貼子取經,也認識了許多理財大咖,像一一媽,清姝,90后師哥胡瑞等,于是開始省錢,省錢,省錢,半年過去了,收獲還真不少,堅持的行動的力量真是太神奇啦。但我知道這離自己期望的目標還是挺遠的,還是要一直保持節儉的行為。以前看到啥,只要看上眼的就各種買,買,買,有時買回家了才發現自己根本用不上,或者當時挺喜歡的,放著放著就待在遺忘的角落了,每每整理下家里,收拾衣柜,都會扔掉好多東西,用過的沒用過的,一堆,好心疼,現在每當我看上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就會默默的問自己:真的需要嗎?有必要買嗎?這真會打消好多買買買的念頭,也為我省了不少MONEY.
前二天又受打擊了,看了《自控力》這本書,里面問,如果只有6個月的壽命了,你將會怎樣,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儲蓄,越想越傷心,就憑我自己現在的儲蓄,我想瀟灑地,愉快地度過余生都困難,我死了后,我的父母怎么辦,我的孩子怎么辦,這6個月內明知道自己有病可能不去看病嗎?就僅憑單位平時給交的那些社保有用嗎?肯定沒用,也會死不瞑目,所以第一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多重要;第二,一定要給自己再多投份保險,保障自己生活的同時,也給家人一份安心;第三平時一定要多注意節儉,一定要多省點錢花,以備不時之需。
生活中那些日子過得挺滋潤的,一家老小衣著體面,干凈整潔,每年都會組織全家老小一起出游。。。。。。我想都是從節儉過來的,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控制消費,讓錢生錢,才逐步實現了財務自由。而且節儉的人我覺得他一定是個責任有擔當的人,如果有啥事,寧愿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也不愿意給他人,給政府帶來不便的人,這種美德我覺得每個人都應當去學習,有時候在大街上看到年紀輕輕的給人家下跪乞討回家的車費,我大多情況下轉身就走,一點也不同情,有手有腳的,為什么不自己去努力呢,靠這種不勞而獲存得錢也用得不心安,最主要散得也快,想想我們自己存下來的錢,我想大都是我們辛苦工作賺來得。
現在的人都想要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看了本書后,我想我要更加勤奮起來,先從為時間打工賺錢積累小錢開始,再讓錢為我們打工,通過節儉,自控,一步步實現財務自由,時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