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彼得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對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練習舞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我也因為認真和投入被選拔代表幼兒園參加一次文藝匯演。結果,演出那天因為貪玩忘記去了,后來因為這件事在幼兒園被留了一級。之后在我印象中,對舞蹈這件事也就沒有太大的熱情了。
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有很多小伙伴圍繞在我的身旁,聽我講那些道聽途說或者瞎編的故事。于是我對講故事產生了新的興趣。后來因為上課的時候和同學們講故事被老師體罰了一下,慢慢的對講故事的興趣也淡漠了。
上初中的時候班上開始流行看武俠小說,不管誰弄到一本小說,都會在全班男生之間輪流看。那個時候我們白天、晚上,課上、課下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在武俠小說上。因此初中三年我最大的興趣就是看武俠小說。
進入高中后,迫于沉重的學習和考試壓力,基本上生活的重心都圍繞著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而努力。基本上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愛好和興趣。
上大學后學習任務一下子松了很多,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一比一下子傻了,因為感覺什么也不會,沒有興趣、也沒有特長。那個時候特別羨慕那些有藝術、體育、演講興趣和特長的同學。慢慢地讀了一些業余書,開始寫一些豆腐塊文章。互聯網和網絡文學的興起,加速我在網絡文學創造方面的投入,雖然最終也沒寫出什么滿堂,但整個大學期間寫作算是我比較大的興趣了。
一轉眼感覺什么都還沒學會,大學就畢業了,靠著專業找到了第一份工作HR。因為所學專業和工作的原因,開始熱衷于在QQ群、論壇搞各種人力資源方面的交流,也做了很多線下的學習會。那兩年主要興趣就是在人力資源的線上和線下交流。
機緣巧合后來的職業轉換成了銷售,一干就是十多年,在銷售職業上巨大投入讓我對營銷產生了興趣,這也是到目前最大最持久的職業興趣吧。
不過還是發現自己除了職業興趣,好像沒有什么特殊的興趣和愛好。我把這一次都歸結于可能是沒有天賦吧。沒有藝術細胞、沒有演講口才、沒有體育才能、沒有語言學習天賦......
可是當我認真回顧以前人生各個階段興趣的時候,我突然有一個發現:興趣哪兒是什么天賦決定的啊,只不過是不同人生階段在某個或者某幾個方面,你投入了時間練習,熟練掌握一種技能后變成了一種下意識的表現,又因為這種無意識的表現強化了對某個方面的感覺和興趣。于是在其它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是你在某個方面有興趣,而你自己可能已經忘記了你曾經投入的時間和刻意的練習。而別人更會把你表現出來的他們沒有的興趣,歸結于你的天賦,因為他們更少看見你曾經的投入。
我用這個發現來觀察近幾個月的幾個興趣:健走、畫簡筆畫、讀書、寫作和演講,通過觀察更加驗證了我的發現。
健走:我是在持續21天每天完成健走5km之后對健走產生了興趣,又因為在微信每天分享健走的數據,獲得朋友們的點贊和鼓勵進一步加深了對健走的興趣。
畫簡筆畫:偶然開始畫第一副簡筆畫,每天持續練習,實時對外展示自己的“作品”,畫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寫簡筆畫方面的文章、在社群做簡筆畫主題分享......不斷的練習讓我開始掌握一些技能,技能的強化和應用又讓我不斷感覺到并強化對簡筆畫方面的興趣。
讀書、寫作和演講:我參加了一個社群的“拆書”(RIA標簽讀書法,把書里的知識拆為己用)活動后,因為每周要交一篇讀書筆記,開始了每周至少讀一本書并寫一篇讀書筆記。每周的持續輸入(讀書、讀別人的讀書筆記)和輸出(讀書筆記、在簡書寫作),及時獲得別人的反饋(交流、點贊和打賞),于是我表現出了讀書和寫作的興趣。由于經常把學習收獲、讀書心得不斷地向身邊的同事、朋友分享,我又對演講產生了興趣。
細細想來,生活的無趣不是我們缺少天賦,只是一個小小的決定、持續的投入,然后習得一種技能,當我們下意識的應用習得技能的時候,我們會產生興趣,興趣又會強化我們的決定和練習,進而技能更嫻熟、興趣更牢靠。從一個小決定開始吧,讓我們做一個有趣的人,過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