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統計平臺調研報告
一、調研目的
目前有多種APP應用數據統計平臺,如友盟、騰訊移動分析、Cobub Razor、Bugly等。當前運營統計需求有按公司進行分組統計PV、UV等數據,因此需要對上述幾個平臺進行調研。
1.名詞解釋:
PV:即頁面瀏覽量;用戶每1次對APP中的每個網頁訪問均被記錄1次。用戶對同一頁面的多次訪問,訪問量累計。
UV:指訪問某個站點或點擊某條新聞的不同IP地址的人數。
二、調研內容
1.友盟
友盟包含如下統計分析種類:
1)應用概況
實時統計:今日與歷史數據的對比
整體趨勢:APP應用的整體概要、用戶數的趨勢統計
2)用戶分析
新增用戶:按日、周對第一次進行啟動的用戶的統計
活躍用戶:按日、周對啟動過一次的用戶的統計
沉默用戶:用戶在安裝后或次日無啟動行為的統計
啟動次數:對用戶打開應用次數統計
版本分布:應用的版本進行統計
行業對比:同行業APP對比
3)用戶構成
周用戶構成:對回流用戶、連續活躍用戶、忠誠用戶的統計
用戶成分轉化:對變化系數的趨勢統計
4)留存分析
留存用戶:某段時間新增的用戶,經過一段時間后,仍繼續使用的用戶
5)渠道分析
分析各渠道用戶數量的趨勢對比
6)用戶參與度
使用時長:一次啟動的使用時長
使用頻率:日啟動的次數
訪問頁面:用戶一次啟動訪問的頁面數量
使用間隔:同一用戶兩次啟動間隔時間
7)功能使用
頁面訪問路徑:用戶從打開到離開應用整個過程中每一步驟的頁面訪問。
自定義事件:事件的觸發次數。
事件轉化率:整個事件的最終轉化率
8)終端屬性
設備機型、分辨率、操作系統、網絡、運營商、地域等信息
9)錯誤分析
錯誤趨勢:錯誤數、影響用戶數、影響用戶/活躍用戶、錯誤解決率
錯誤列表
10)社會化分享
如果集成了友盟的社會化分享,可統計應用社會化分享
11)消息推送
友盟實現了消息推送功能。
12)APP發送策略
啟動時發送、按間隔發送
調研結論:友盟可支持很多數據的統計,包括其自己的社會化分享和消息推送,植入SDK方便快捷,屬于埋點統計,支持用戶分組,分組方式如下:
a)活躍時間
b)觸發、不觸發事件
SDK無法修改,不能發送到指定服務器,無法支撐需求。
2.騰訊移動分析
騰訊移動分析是騰訊出的一款數據統計平臺,可統計的數據有:
1)應用概況
實時統計:今日與歷史數據的對比
整體趨勢:APP應用的整體概要、用戶數的趨勢統計
2)用戶、設備分析
用戶留存率:某段時間新增的用戶,經過一段時間后,仍繼續使用的用戶
用戶流失與回流:在一個觀察周期后不活躍的用戶與超過一個周期后,用戶再次使用的統計
用戶活躍度:
用戶畫像:通過用戶數據畫出用戶基本畫像
設備畫像:用過設備基本信息
用戶時段:啟動次數、新增用戶、活躍用戶
周用戶構成:對一周內的回流、流失、活躍、忠實用戶的統計
3)版本渠道分析
渠道分布:不同渠道的新增、活躍、啟動次數等
渠道效果:不同渠道的留存、使用時長、使用次數
版本分布:不同版本的新增、活躍、啟動次數、時長
4)用戶參與度
使用時長、頻率:
頁面訪問:人均訪問頁面數量
頁面路徑:從一個頁面去向其他路徑的分流情況
頁面來源:所選頁面訪問量的來源情況
5)事件分析
自定義事件:事件的觸發次數
漏斗模型:事件轉化
6)質量監控
錯誤統計:錯誤發生次數
錯誤分析:錯誤原因
錯誤告警:當錯誤達到一定比率,可郵件、微信通知開發人員
統計接口監控:對統計的接口的失敗率,耗時等監控
網速監控:感覺意義不大。。
7)上報策略
實時發送
wifi下發送
批量發送(達到30條發送)
啟動時發送
開發者模式
間隔時間發送
調研結論:騰訊移動分析統計內容較細,SDK植入便捷,支持用戶群組,用戶群支持如下情況:
a)時間段范圍
b)設備屬性
c)觸發自定義事件
d)觸發漏斗
由于SDK不能修改,無法發送到指定URL,另外群組無法支持運營需求。
3.CobubRazor
Cobub Razor是一款開源的統計平臺,服務平臺可以部署在本地,SDK可以自行修改上傳地址和參數格式。其平臺統計內容有:
1)應用概況
分布渠道:按渠道統計新增、日活、啟動次數、使用時長、周活、月活等
版本分布:按版本統計新增、活躍用戶數
2)用戶
使用頻率:統計使用次數
使用時長:統計每次使用時長
分時段趨勢:按時段統計活躍、新增數量
頁面訪問路徑:用戶的頁面訪問路徑比例
地域分析:按地域統計用戶啟動次數和新增用戶數量
用戶留存:
用戶行為軌跡
3)終端網絡
設備型號
操作系統
分辨率
運營商
聯網方式
廠商
4)事件轉化率
事件轉化率:即自定義事件流的轉化率
5)錯誤分析
錯誤趨勢
錯誤列表
6)發送策略
啟動時發送
立即發送
定時發送
調研結論:Cobub
Razor,其統計平臺統計內容相對較少,不支持分組統計,不過可以對其SDK進行修改,將數據發送到指定URL上。再由服務器開發人員開發統計平臺。
4.Bugly
Bugly將運營統計和bug上報分成兩個模塊,即Bugly更加重視bug分析處理,其統計項如下:
1)應用概覽
對使用用戶、啟動次數、安裝用戶、版本渠道統計
2)用戶分析
版本分布:累計新增用戶、使用用戶、啟動次數
留存分析:用戶的留存分析
使用頻率、時長:可按渠道、版本統計用戶啟動次數、使用時長
3)渠道分析
渠道分布:分渠道統計用戶啟動次數、新增用戶數
4)異常上報
異常概覽:統計用戶崩潰率、次數崩潰率、發生次數、影響用戶數、用戶聯網數等,可多版本對比
崩潰分析:崩潰的log,開發者可設置已處理,可按版本、是否處理查詢,崩潰詳情可以查看手機信息及崩潰日志和頁面跟蹤
卡頓分析:統計遇到的卡頓異常,及相應的手機信息、日志和頁面跟蹤
錯誤分析:
調研結論:Bugly正如其名,更加注重APP出現的bug分析處理,在數據統計方面統計項較少,統計內容不豐富。建議采用bugly對app進行bug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