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聽書,聽的是《我決定簡單地生活》,作者是一個極簡主義者。本以為自己已經做到斷舍離,但聽后仔細思索才發覺,還留著很多其實已經不會用卻沒舍得的東西。
比如儲存著明明不會吃的零食,卻想著后面可能會吧,但其實可能性很小,那不如送給別人吃。
所以決定,再次對物品進行斷舍離。
極簡主義也并不只是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是為了更深的去思考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是不是把別人的需要當成了自己的,要更多的專注于內心,跟自己對話。
購買物品只是因為我們需要。就像今天看到喜歡的店鋪上新,又有沖動都想購買下的欲望,但如果結合目前去思量,就知道是不適宜購買的,也并不是必需的。
想清楚后就不再讓自己糾結其中,因為糾結也非常的浪費注意力。
對手機APP也要進行斷舍離,很久沒用的就刪了吧,總想著有一天用得上而舍不得刪,導致手機APP太多,反而降低了它們的使用效率。該扔的扔,該刪的刪,讓身邊留下的,都是自己真正喜歡真正需要的。于是留下來的會格外珍惜,內心也會變得安寧和幸福。
要分清欲望和需求,欲望并不等于需求。分清這兩者,對選擇加上必要的條件,做出更高質量的選擇。
想起笑來老師說過的注意力。人一旦做出選擇,就意味著必須對此付出寶貴的注意力,那要問自己,這件事是否值得自己付出注意力?因為很多時候往往是那些沒那么必要的事情搶占了我們大部分注意力,所以要多思考分清真正必要和沒那么必要的區別。
如果是沒那么必要,那就要進行取舍,別為了可能有一點點用而消耗了更多的注意力。
極簡強調的是內心真正的需求,注意力強調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上,兩者有些殊途同歸。
留下最需要的東西,做真正被需要的事,做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時刻記得問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出高質量的選擇。
今天,開始極簡自己,珍惜最寶貴的注意力,戒掉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