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其實是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流傳至今的地名必然受到當時所處環境的影響,其基本方面包括語言發展、地理環境、社會生活以及歷史變遷等。地名最初就是通過口口相傳,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語音發揮交際作用,北京地名有很多都體現著京腔京韻。
比如前門大柵欄,其實是按口語習慣讀作“大石欄兒”,經常令外地游客感到奇怪。追根溯源,其實是因為明代永樂初年,為改變城區邊緣與城外人口稀少的蕭條景象,在各城門以及鐘鼓樓等處,建起了一批鋪房和店房,以招徠民眾居住或商人囤聚貨物,這些房屋統稱為“廊房”,如今的大柵欄實際上是廊房四條。到乾隆年間,開始在外城設置防衛性質的柵欄,所以寫法逐漸采用了如今的“大柵欄”,讀音卻沿用了方言。
保留有古代語音的地名
打磨廠:“磨”讀輕聲而非二聲。
雨兒胡同:“兒”字不必讀成兒化音。
魯谷:清末《光緒順天府志》中,寫作魯古村。
螞蜋胡同:螞蜋是蜻蜓的意思,屬于北京或者北方方言。
排子胡同:pai讀三聲,排子是大板車的意思,屬于北京或者北方方言。
紗絡胡同:元代稱為沙剌市,語源是蒙古語,清代稱作沙拉胡同。
案板章胡同:清代稱為昂邦章京胡同,是滿語子爵的意思。
北京某些地名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有些至今還保留著早期的名稱,比如薊門橋中的“薊”字,便可上溯至“帝堯之后于薊”的記載,是西周初年一個封國的名稱,也是北京見于文獻記載的最早的地名之一。
記錄歷史事件或者人文環境
南湖渠:在朝陽區北四環東路北側、機場路一帶,始于元朝時的“湖渠村”,在北小河畔,地勢低洼,雨季河水泛濫時容易沖出淺湖或者溝渠。
廂紅旗:香山公園東南、西五環路外側,是清代健銳營右翼鑲紅旗營地,稱為村落后,可能為了簡省筆畫,用同音字廂代替了鑲。
火器營:乾隆三十五年修建外火器營房的舊址。
船營:乾隆十五年在昆明湖指導香山健銳士兵學習水戰的福建水兵居住地。
南苑:元明清三朝皇家御苑,有舊宮、瀛海莊、亦莊等。
部分街巷因商業發達得名
北京有許多街巷是因為商業發達得名,比如推車賣煤的在煤市口,賣陶器的在缸市口,以及羊肉胡同、笤帚胡同、車營兒等。如今文玩聚集地琉璃廠,則是始于元代在這里建立的小型琉璃瓦窯,明永樂還成為了北京市儲備木植磚瓦的“大五廠”之一。也有一些地名功能隨著歷史進程在演變,例如菜市口是作為“秋后問斬”犯人們的刑場而被熟知,然而在明代,這里可是熱鬧的菜市場。
反映一定時間的社會生活
琉璃廠:最早是元代設立的小型琉璃瓦窯,清代隨著《四庫全書》編修而成為北京古舊書籍、玉器、古玩的集散地與士人聚集中心。
潘家河沿:在黑窯廠北面,是以當年皇城護城河泄出的河渠路線命名。
竹竿胡同:位于朝陽門內大街,明代是思誠坊的“鑄鍋巷”,清乾隆年間叫“竹竿巷胡同”,1965年簡化為此名。
北京部分趣味地名
騷子營:也是因為曾經是蒙古兵軍營而得名——當時漢人鄙視蒙古兵,喊他們騷韃子。
奶子房:位于崔各莊鄉的奶子房,其實前面應該加個“馬”,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元朝時蒙古軍隊在此養馬,因為蒙古人好喝馬奶和馬奶酒,此地從而得名“馬奶子房”,然后清末民初還發展成了馬奶子東村和馬奶子西村,然后就逐漸簡稱為奶子房。
酒仙橋:壩河原本有座石橋,落成時無人敢走,最后有一位推車老漢輕松上橋,還把車上拉著的美酒灑到了河里,眾皆以為是酒仙,以此為橋命名。
長椿街:長椿街本叫“象來街”。古時皇族很喜歡大象,用他們來搬運物品,拉車。于是就在長椿街附近安設了一些馴養大象的府邸。但是后來由于馴養大象的費用被層層克扣,這些地方便無力再馴養大象,但是名字依然保留,后改為長椿街。
簋街:當年因生產棺材得名鬼街,后來逐步發展成了麻小一條街,名字也由鬼變簋,簋字有餐具的意思。
呼家樓:大北窯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樓”,此處有一呼姓財主,蓋了樓(也就2層),高高地俯視低矮的民居,久之成為附近的地標。被過往行人稱為“呼家樓”。
亮馬河:東直門外有條小河,遠來客商的馬車隊來到這里,經常在河里給風塵仆仆的馬匹洗刷,洗完的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體,故名“晾馬河”,時間長了,就叫成“亮馬河”了。
目前,68萬個北京地名 將出官方“花名冊”第二輪北京志編纂工作正在進行中,新增了《北京地名志》的編纂,將記錄目前約68萬地名的有關內容,預計可在2020年完成,同時也會以其為基礎出版《北京標準地名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