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天的零碎時間,聽完了羅胖長達四個半小時的跨年演講。
首先,對于羅胖,我真心是佩服。羅輯思維公眾號365天每天六點半語音已經堅持了這么久。單說這一件事,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完成的,需要超級強大的毅力和內容儲備。而每年最后一天的跨年演講,除去王石在臺上的15分鐘,基本上全是他一個人在不停地說。這功力,這體力,也是少有人能出其右(想必羅老師下臺之后也得葛優癱不久才能緩回來吧)。不說內容如何,單就這死磕的勁兒,我宣布羅老師是我的偶像。
再說他本次演講的內容,除去開頭,分為了五個部分,分別是他口中的五只黑天鵝。
***什么是黑天鵝?在發現澳大利亞的黑天鵝之前,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但隨著第一只黑天鵝的出現,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潰了。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改變著一切。
第一只黑天鵝:時間戰場。
一個人只有24小時,每天只有那么一點時間去通過手機或者其它互聯網工具,關注其它的世界。時間是一個固定的池子。未來所有行業,都是在這個時間戰場中要自己的一杯羹。這場競爭,圍繞時間,或者具體的講,圍繞你手機的第一屏正在展開。
他預言:未來再時間的戰場上,有兩門生意會特別值錢:第一,幫別人省時間;第二,幫別人把省下來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
亮點觀點:2016年,互聯網人口紅利結束了,創業者必須要精耕細作、深挖用戶價值。
第二只黑天鵝:服務升級。
在時間的戰場上,有兩類人。一類人想方設法用成癮性的設計來謀奪你的時間,另一類人,想辦法優化你的時間,給你有價值的東西。
喬布斯公然說,消費者不知道他們要什么。我們做出來了,拿給他看,他們就知道他們要什么了。這個世界在呼喚這種粗暴的態度,呼喚這種“父愛邏輯”(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來告訴你,你接受它。而不是“母愛邏輯”,你要什么,我就給你什么)。
我們的市場正處于這樣的時代,你想要一個足夠好的東西,是沒有的。所有的行業,不管你原來在做產品還是做服務,你必須從產品到服務,必須從初級的服務到更好的服務在嚴謹。更好的服務,有無窮無盡的上升空間。
亮點觀點:什么叫“更有價值的服務”?本質上就是帶你去你不知道的地方。
第三只黑天鵝:智能革命。
智能革命來得又急又快,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公司都押注在人工智能上。
很多人對人工智能有三個誤解:
誤解1,人工智能是在復制人類。人工智能不是復制人類,它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存在。對于人類來說,怎么簡單怎么來,但對人工智能來說,它有無限精力,沒有簡化一說。
2016人工智能爆發了,因為算法的進步、硬件的進步和大數據的進步。
誤解2,人工智能高不可攀。這一輪人工智能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它降低了參與者的門檻。大量人工智能的領先公司正在把自己研發出來的算法向社會公眾免費公開。帶來人工智能這個產業競爭的戰場不再是算法,而是數據。
誤解3,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這一次,人工智能并不是擴大我們的世界和能力,而是人的替代。人工智能把我們原來的協作關系徹底解體掉,人類文明必須重新構建任何人的關系。因此,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獲益,但是每個人腳下的土壤都將因此而動搖。
怎樣的人會被替代?羅胖認為,只要你所有的優勢只在一種特定的技能上,你會被替代;如果你的優勢是領導力和創造力,你就身處一個暫時不會被淹沒的高地上。
金句:進步是好的,但是比進步更好的是緩慢的進步。2016是人工智能元年,我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在進步,壞消息是,這一次我們可能進步得太快。
第四只黑天鵝:認知的戰場。
世界在分裂成不同的社群,誰都搞不懂誰。但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共識”變成最值錢的東西。只要能達成共識,就能在商業上變得價值連城。現在投資家瘋狂涌入的IP市場,就是聚攏這個社會的共識。
其實商業的本質,就是認知。各位可以打一個賬單,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而不是在為自己的真實需求買單(鉆石、牛奶、維生素片)。沒有需求我們就用意義編織一個,沒有市場,我們就用認知開拓一個。
但認知帶寬是有限的。因此現在的商人,都需要繳一筆認知稅,否則,你就得去打越來越殘酷的認知戰。
雙十一之于阿里的認知,性價比之于小米的認知,都是無形的財富。
第五只黑天鵝:共同體危機
后真相(post truth,個人覺得可能翻譯成“反真相”好一些),并不是指沒有真相,或者假象,而是指,真相不再重要。后真相時代,人們只關心立場和態度。當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道理,就會形成“共同體危機”。
血緣、地緣、階層、公司、專業認知都不再能形成長久的共同體。我們這一代人,需要自己建構共同體。創業者,也尤其應該建構共同體。不是讓你幫到彼此,而是至少應該有一種能力,能感受這個群體當中其他創業者的苦樂和悲歡。
正是因為共同體危機,未來商業空間取決于你能夠擁有多么強韌堅固的共同體紐帶。
回顧看來,羅胖的五只黑天鵝,我對其中3只印象最深:時間的戰場、認知的戰場,和服務升級。
如果給2016年的發展結果做個定義,我認為是“爆炸”。物質的爆炸、信息的爆炸、服務的爆炸。
在2017年的第一天,我進入我的微信公眾號列表,取關了大約100多個公眾號,只留下最精華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有多少家創業公司已戰死沙場,多少個“自媒體”已默默停更。或許在2017年,我們在研發每一個產品、開發每一項服務、寫每一篇文章的時候,都應該好好好好地想一下,你是否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你是否真的對別人有價值,值得別人為你花費時間?你是否可以承諾自己,會一往無前地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