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畢業(yè)幾年之后越來越不敢或者說不想去參加同學聚會了。
一個重要原因是,昔日的同學聚會是為了大家在一起瘋,一起鬧,一起玩;而畢業(yè)幾年之后的同學聚會似乎變成了個人成就的大比拼。
所有人都像參加展覽會的客商一樣,展示著各家最亮眼的展覽品。A成了公司的主管,B成了公司部門經理,C成了國企的處長……
當然了,有比較就會有差異,那為什么畢業(yè)幾年之后,有的人還在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已經不可望其項背。為什么畢業(yè)幾年之后,同學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01?????事業(yè)平臺期
在學習上有一個規(guī)律叫平臺期,講的是學習進展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線性關系,也就是學多少就會進步多少,而是呈現一種波浪式上升曲線。
換句話說,你會發(fā)現學習的過程是這樣的,剛開的時候你進步很快,然后逐漸的變慢了,接著有一天你會發(fā)現無論你怎么努力,似乎進步都不是很大。
這種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就是不見爆發(fā)式的增長的階段,就是你進入了平臺期。進入平臺期后,很多人都會誤以為自己的努力沒有用,因為看不到明顯的進步。
但我想告訴你這只是假象,其實你的努力在一點點的累計。這就像一棵樹一樣,你會發(fā)現有一個階段它不怎么生長了。
事實上這只是假象,它不是沒有生長,它只是在扎根,只不過這個扎根的過程比較緩慢而已。等它根深蒂固的時候,它又會重新進入下一波的生長階段。
你比如說學習英語吧,建立一個新的語言“過濾器”,通常需要六個月才能突破平臺期。你可以把這里的“過濾器”理解成找到感覺。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規(guī)律,努力堅持了三四個月,發(fā)現自己沒有進步就放棄了。而那些一直堅持的人,在某一天會突然發(fā)現原來聽不懂的英語似乎一下子就能聽懂了,這就是突破平臺期的表現。
我相信你應該有過這樣的感覺。很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堅持到平臺期的突破就早早放棄了。
看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說了,你講這個學習規(guī)律跟今天的主題有什么關系呢?有,還真的有。這種學習的平臺期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工作和事業(yè)。
我們姑且把它稱作事業(yè)平臺期吧。大學畢業(yè)后,昔日一起學習的同學都走向了各行各業(yè)。
剛開始我們踏出校園后會發(fā)現自己進步的很快,感覺學什么東西都不在話下。后來有一天你發(fā)現身邊的事情似乎都學完了,自己也沒什么長進了。
這就是典型的進入事業(yè)第一階段平臺期的表現。
很對人面對這種情況就開始按奈不住了,比如說會抱怨自己的上司能力還不如自己強,憑什么當領導;比如說直接開始摸魚,當職場老油條,不再尋求進步;再比如說有的人直接辭職,頻繁換工作。
換到最后年齡增長了,職業(yè)技能卻毫無長進。而這類人就會成為同學聚會上的平庸者。
相反另一部分人會怎么做呢?他們會繼續(xù)尋求進步,繼續(xù)學習,不斷向下扎根。直到自己的基本盤穩(wěn)定后,再開始爆發(fā)式增長,突破職業(yè)平臺期。
而這部分人就是公司將來的部門主管、經理,政府部門的科長、處長、辦公室主任。
因為他們懂得平臺期的規(guī)律,所以他們在職場上遇到平臺期更懂得堅持,不會輕易放棄。當這部分人在突破平臺后職場道路會越走越順,進入到下一階段的上升通道,也就是會呈現一種波浪式上升的曲線。
這里我想起了馬云說過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了明天晚上,見不著后天的太陽。”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三四年后,同學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
02?復利效應
大約在2500年前,腓尼基旅行家昂地帕克寫下了流傳至今的七大奇跡清單:埃及吉薩金字塔、奧林匹亞宙斯巨像、阿耳忒彌斯神廟、摩索拉斯陵墓、亞歷山大燈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和羅德港巨人雕像。
進入近代以后,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把“復利”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那么“復利”到底是什么,能夠讓愛因斯坦給予這么高的贊譽呢?
學術一點來說復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利息除了會根據本金計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樣可以生息,因此俗稱“利滾利”、“驢打滾”或“利疊利”。
簡單來說復利它體現了一種價值積累的普遍規(guī)律:前期增長的非常緩慢,達到一個拐點以后,就會飛速增長。
我之所以要提復利效應,是因為它同樣適用于個人成就。在大學的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的差距和同學并不是很大。
你每天打游戲,考試的時候同樣可以考及格;他每天泡圖書館、參加社團活動、參加校外實習,考試的時候也就比自己多了十幾分。
這種差距看起來似乎確實不大,但你也沒有否認你們之間確實拉開了差距。然而就是這點不起眼的差距,為你們以后的巨大差距埋下了伏筆。
大學畢業(yè)的時候,由于同學的成績比你要好一些,同學的社會實踐要比你豐富一些,導致他找到的公司也比你更優(yōu)秀一些。如果把大學畢業(yè)比作起跑線,那么你站在起跑線上,而他已經跑出了10米。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下,起跑之后,你們肯定進行的都是加速運動,而不是勻速運動。如果這場運動的時間是五年,我們用復利效應來解釋的話,你的同學會首先突破臨界點,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超越你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如果在中途你還像龜兔賽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樣有歇歇腳、緩一緩的懈怠行為,比如說一年不上班,中途身體出問題住院等,那你與他的差距會更加的大。
這也是為什么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你和同學之間的差距并不大,畢業(yè)三四年后,你們的差距卻如此之大。
因為個人成長遵循復利效應,微不足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呈現幾何式增長。
03?增強回路
如果說復利效應有點抽象的話,那增強回路可能會更好的幫助你理解你和同學之間差異形成的原因。
那什么是增強回路呢?在理解增強回路之前我們先看看什么是回路。
所謂回路就是一種閉合的因果循環(huán)。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子。就拿新冠肺炎病毒來說,病毒傳染的人越多,病毒的傳染力就越強,傳染力越強,感染的人就越多。
這種互為因果的關系就構成了一個回路。而在這個回路當中包含了兩個要素:一個是實體,另一個是關系。
人和病毒就是實體,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關系。而這種互為影響的關系又分為兩種,分別是正反饋和負反饋。
正反饋指的是一個實體如果表現出增強效果,那么另一個實體也將表現出增強的效果。你比如說病毒傳染的人越多,病毒傳染力就越強。
負反饋就是一個實體的增強導致另一個實體衰弱。比如說成本增加了,利潤就會減少。
清楚了什么是回路以后,我們主要來看一下增強回路。其實增強回路的例子在生活中非常的常見。
你比如說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比如說學習越好的學生越愛學習,越愛學習的學生學習越好;
再比如說樹根扎的越深,汲取的水分越多,汲取的水分越多,樹長得越高,樹長的越高,樹根扎的越深”等等。
如果你仔細的話你會發(fā)現,增強回路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存在負反饋,事物之間的關系全部是加強的。
如果事件本身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就會越來越好。相反,如果事件本身朝著不好的方向發(fā)展,就會越來越差。簡而言之,就是好的會越來越好,差的會越來越差。
好,明白了增強回路,我們這次來看“為什么畢業(yè)幾年后,同學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答案現在應該很清楚了,因為個人發(fā)展遵循著增強回路的規(guī)律。如果你大學畢業(yè)的時候能力比較強,那么步入社會一旦進入到好的公司,得到良好的歷練,那你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能力強的人,被領導提拔重用的概率就越大,薪資水平就越高。你的職位越高,你接觸的社會精英就越多。你接觸的精英越多,你的人脈就越廣。
你的人脈越廣,你協(xié)調社會資源的能力就越強。你協(xié)調社會資源的能力越強,你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就越強。
相反如果你大學畢業(yè)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說找不到工作,逐漸墮落,那么你的所有事情都會變得越來越差。我們常說的“人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縫”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畢業(yè)幾年后,同學之間差異越來越大,是因為有的人走向了正向的回路增強通道,而有的人則走向了逆向增強回路通道。
而無論是正向還是逆向的回路增強,如果不進行干預,那么這種趨勢會不斷增強。最終造成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形成巨大差異。
04?成長啟發(fā)
既然已經發(fā)現了問題,那么我們接下來應該如何做呢?我給大家?guī)c建議。
一、保持耐心
平臺期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鑄平臺的過程。只要我們做的事情大方向上沒有問題,就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斷的做下去,像樹苗一下不斷向下扎根,總有一天你會長成參天大樹。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那樣“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二、珍惜時間,重視小事
復利效應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距,都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產生的,并且伴隨著時間的流失差距會逐漸拉大。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認真過好每一天,盡最大努力縮小與別人的差距。你讀過的每本書,看過的每部電影,參與過的每件事,從中的收獲都將塑造明天的你。你是你所有人生經歷的總和。
三、構建正向增強回路
增強回路告訴我們好的會越來越好,差的會越來越差,一旦我們進入到了逆向增強回路上是要及時調節(jié)自己的回路,及時止損,采取措施向正向增強回路發(fā)展,否則會變得越來越差。同時我們也要明白,只要建立了正向增強回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