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問”對我來說,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概念,甚至都沒把它當回事兒,更談不上,把它當做一個技能來訓練。然而,深思下去,自己真的理解什么是提問嗎?
第一次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最大的困擾是不敢開口,因為我是一個幾乎不會問老師問題的人,不是因為自己什么都會,而是因為很多東西都不會,也捋不出一個清晰的問題,來問老師。
有時候我自己都很納悶,怎么就不會問題呢?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想想的階段,并沒有深究下去,因為不做這件事情,也并沒有影響自己的生活。(其實是有影響的,畢竟成績不好)
再一次看這篇文章,我突然能理解到,不敢開口和不會提問,兩者并不沖突,甚至不是遞進的線性關系。
人生最重要的是選擇,選擇最重要的是方向要對。如果自己冒然開口,提了一個不太好的問題,這本質是犯了一個方向性的錯誤。第一,這個問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第二,它不是在顯示勇敢,相反會帶來更大的打擊。
就像笑來老師說的,時代不同了,過去我們常說“鼻子下面就是嘴,問唄!”,但是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作為活在未來的我們,如果還用這種策略,這種道理來得定義提問,那我們所謂的“好的提問”,也只能被我們用一個“問唄”糊弄過去。
別說“鼻子下面就是嘴”,就連“百度一下”已經很難適合我們的操作系統了,然而殘酷的現實是,被老師多次強調的谷歌搜索引擎,現在還不會用!(安卓手機用不了谷歌搜索,這個問題我就沒有深究下去,也沒有想辦法去解決它,只是發出感嘆!糊弄一次是一次,真的深刻反思!)
回顧整個專欄,再看看《財富自由之路》的目錄,這些提出的問題,不都是好的問題嗎?并且,還有深入的思考。
在“最安全的投資策略什么?”中,老師強調了我們必須要養成的兩個習慣:一,只字不差的閱讀;二,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
第一個習慣一直在做,而第二的習慣,逐步脫離伸手黨。就是提問了三個原則之一,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提問不是索取,每個人的注意力都是寶貴的,我們既要尊重自己的注意力,就要尊重別人的注意力。
生活的本質是交換,別人沒有義務為我們浪費注意力,提問時也要考慮到,是否給對方帶來成長?這就需要提問前做足功課,這既是鍛煉自己不做伸手黨和自學的能力,也能給對方提供多一個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維度。
在《區塊鏈簡明生存指南里》,笑來老師的開篇就講到,以下問題不能問:什么什么都已經這么貴了,還能買嗎?你怎么看?或者你覺得靠譜嗎?現在你覺得x應該買什么?
在很多場合下,老師也一直強調,在投資領域千萬不要問:×××你怎么看?一問就變傻。
現在想來,老師之所以堅定的這樣強調,他背后的邏輯就在這兒——你要讓自己獲得真正的成長,就必須學會提問,想要學會提問,前提條件就是要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不要做損害自己大腦成長的事。
在通往財富自由的這條路上,學會提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自己成為投資領域的韭菜!看看韭菜的問題:
x靠譜嗎?你怎么看?你說y還能長嗎?
剛才沒聽到你們說什么?我錯過了什么嗎?
這些問題在我身上,都是被自然而然問出來的,當這些學過的知識,和現實中自己的行動對標的時候,明明已經學過了,然而在實際行動中,他還硬生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就是“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距離,知識送達本身并不是教育,它需要內化和生產。
而想要達到內化和生產這個目的,就需要實實在在的“踐行”了,“行動中的思考”才具有更高的質量。
原則加上行動,才能達到知識的內化。
總結:
提問了三條原則:
1、只要是搜索引擎能回答的就別問別人(逐步徹底脫離伸手黨)
2、要知道自己提問的目的是什么(警惕,有沒有局限于局部而忘記了整體)
3、要方便他人回答(盡量提問對方選擇題)
最后,如果通過三個原則篩選出來的問題,別人也無法回答,那就采取另外一個原則:勤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