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的好,七坐八爬,十站周走,意思就是一般的寶寶,在七個月的時候就應該學會坐起來,八個月的時候就應該會爬了,而十個月的時候能夠站起來,滿周歲的話,就應該學會走路了。
正是因為有這句話,很多學走路慢的寶寶家長就會有點擔心。其實大可不必,很多老話都是根據大量的案例,總結出來的,普遍現象,但不代表所有的孩子都會遵循這個成長規律。
那我們家長是不是就能夠不用過多鍛煉寶寶學習走路了呢?當然不是,孩子越能夠提前學會走路,就能夠越早受到更多的好處。孩子早點學會走路,有助于更早的認識這個世界。那種指揮自己身體的快感,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都會極大的鼓舞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加獨立。
那么既然早點學習走路是肯定有好處的,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我們應該遵循兩個方面:
第一、從孩子應該怎么做說起,我們知道了孩子學走路是很重要的,但是更要記住,平衡能力更重要。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落后于別的孩子,就會在孩子還沒有給基礎能力打好的情況下,刻意練習走路這一技能,這就有點拔苗助長的意思了。
其實在孩子每個階段的練習,我們都應該讓孩子更好的得到鍛煉。比如一般的孩子都會在五個半月的時候學會翻身,那么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會在未來的十多天,都會從復不斷,樂馳不疲的來做這一個動作,我們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提供很好的平臺和精力陪孩子打牢這個基礎技能。
第二、從孩子不應該做什么說起,學習走步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過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體驗是不斷更新,不斷迭代,不斷試錯的一個學習過程。如果給孩子一輛學步車,那么就相當于做為家長的你剝奪孩子自然生長的權利。
育兒育己,育兒這件事情我們做為家長的是不能夠偷懶的,你錯過這個最佳的黃金時間,你的孩子就再也不能夠給你一次從新教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