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
最近爆火的理發師,無意間刷到,看了許久。她剪發前詢問每一位顧客的第一句話都是“您對發型有什么要求”,共情能力到位。那種親和力和溝通都是舒服的感覺,不是自己是主導方。像有些理發師就是,什么你放心好了,來到這里就交給我。不過她把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都從剪發結果中體現出來,不是一味的滿足顧客,而是把雙方的融洽度把握很好。其實無論哪行,有些能力是無法學來的,個人特點是與生俱來的,就是有那種被人認可的能力。
1、價值,在講產品和品牌,產品價值引用蔡鈺老師的“產品價值=功能價值+情緒價值+資產價值”很直觀,但是品牌放到價值里很別扭。品牌是大眾認知,放到共識里更合適。所以價值部分,講透產品價值就很好。
2、共識,就是產品價值的對應,然后做到可感知。即功能價值對應場景共識,情緒價值對應想象共識,資產價值對應利益共識。然后三個共識要做到品牌層面的可感知,——品牌就是共識,可感知能降低傳播成本。
3、模式,就是企業生存模式,就是企業利用自身資源、能力實現變現從而完成發展。
4、只要我們還跟現代商業社會打交道,我們也應該讀讀《真需求》,用梁寧老師自己的話來說,“什么是商業?商業是在家庭關系、系統內的服從性關系之外,的另外一種關系”。
換言之,家庭和商業,是完全不同的兩套思考體系,“家庭的美好與糾纏,在于其模糊性,是體驗度、是不說破;而商業的粗暴和干脆,在于其理性和清晰的邊緣,要用數字明確化,白紙黑字寫下來”。
“商業世界里,對錯是虛偽的表達,內在的需求才是誠實的”,“需求不是靠市場調研決定的,而是由用戶的深層動機。能保留兩套思考體系在腦子里,不混亂,且正常行事,甚至還可以游刃有余,才是第一流的智慧,“以此,人和人、企業和企業,彼此對齊,彼此協同”,美則美矣。綜述,梁寧老師的《真需求》的就是在講產品、品牌和企業,即產品價值、品牌共識和企業生存模式,按我們得到慣例,把學術邏輯做一下概念抽象就是,價值/ 共識/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