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滕。
整首詩就不解釋了,沒什么難懂的。在這首詩里面,這兩句格外出挑,實為千古名句。有些作品就是這樣,前后六句,不過是為了映襯這兩句的光輝,所謂“佳句偶得之”,可遇不可求。并不是說全詩怎么樣,只是和這兩句比起來,確實黯然。但是還是整體提供了個背景,黃庭堅大概十年前和黃幾復相聚暢飲,如今各自飄零,輾轉難覓,每每于孤燈之下互相想念。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用詞陳熟,意境悠遠,表達朋友之間的思念之情,讓人共鳴。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兩句到底好在哪?
這是一種羅列名詞的獨特寫法。早在唐杜牧的“秋草樊川路,斜陽覆盎門”就使用過這種純粹使用名詞羅列的寫景方法,但是在名詞的下面暗藏著邏輯關系,從而是動詞在句子中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們翻成白話文:“秋草長滿了回家的路,覆盎門掩映在夕陽之下。”卻是有動詞的。
再看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十個字都是名詞,卻完美地構成一幅早間出行的畫面,也是個中高手。
黃庭堅的這一聯詩,學習了杜牧,溫庭筠的技法,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意境。“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都是些名詞和詞組,卻又邏輯緊密,思緒完整。而且由于這些詞的通用,既好懂又寓意深遠,正如“春城無處不飛花”一樣,自然是朗朗上口,千古流傳。
其實我們讀詩,賞詩,析詩,最終的目的是學會如何寫詩。
是不是又學會了一種新的表現方法?
再送大家一聯類似的: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詩詞之美,高山仰止。
本文由梧桐樹邊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