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遲子建的白水黑土的溫情
又到了要交功課的時候。
上周和米粒、淡淡約定,每人一周認真讀一本書,讀后分享,以達相互學習彼此共勉的目的。米粒、淡淡都是個好學積極的孩子,每天都在堅持讀書、寫作,對我是個非常值得學習和激勵榜樣。我個性慵懶,天性散漫,有時看書,寫作純屬是興趣使然。想起來拿起一本書看看,倦了又丟開。偶爾寫些亂七八糟的人生雜感,心情感觸也是為了消除煩悶和打發(fā)時間。不過自從認識了米粒和淡淡,我認為:自己也應該積極點。
上周我夸下的海口是要分享遲子建作品。一周過去了,我第一次讀了她的小說《第三地晚餐》《踏著月光的行板》、《起舞》,怕交的功課太敷衍,見不得人,又重讀了一遍她的《霧月牛欄》、《親親土豆》、《日落碗窯》、《清水洗塵》《逝川》以及散文《我對黑暗的柔情》。希望分享的不會過于淺薄。
很多人問我喜歡看誰的書,喜歡那個作家,我都是一無例外的答遲子建。然后對方又一無例外答,哦,沒說聽過的。是的,很多人沒聽過,估計很多人也沒看過她的書。畢竟在一些人眼里,她算不上大家。大家都是如魯迅、巴金、張愛玲、莫言等輩的,而遲子建只能算是小眾作家。但是,在我的文學熏陶中,她卻是不可或缺的一份作家,這個分量比三毛、比張愛玲、比魯迅、比張承志都重。
擇一城而居,攜一人白首。或許是女性作家骨子固有的浪漫和家園情節(jié),都喜歡寫某一城市風土人情。(我覺得有機會可以寫寫女性作家與城市家園的情節(jié),當然這是題外話。)三毛寫盡撒哈拉沙漠的荒涼和溫情,張愛玲寫盡舊上海繁華和凄涼,王安憶也寫上海,不過卻各有不同。池莉寫盡武漢都市蕓蕓眾生,凡夫俗子。而遲子建寫黑龍江寫漠河,寫盡白水黑土的詩意和感傷,她的作品透露一股濃濃的傷懷之美,卻又不失溫暖熨心。
遲子建所有的作品都扎根在黑龍江或漠河,更多的是在那個叫北極村的小地方。在那塊白水黑土之間,她通過對北極村鄉(xiāng)土民情的人性描寫,常伴有生命的傷痛,多飽含生存苦難生命之殤,卻不缺乏溫情和希望。樸素的敘述,字里行間透露著詩意的浪漫和淡淡的感傷。如個人最喜歡的《霧月牛欄》、《親親土豆》、《清水洗塵》、《日落碗窯》、《北極村童話》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也是我很喜歡的,不過那是另一種風格,就不在此贅述了。總體來說,遲子建作品有五個明顯的特征:
一、 自然景致的詩意贊歌。《北極村童話》、《霧月牛欄》等
二、 生命傷痛的溫情體驗。《親親土豆》、《日落碗窯》、《魚骨》《觀彗星》等
三、 女性挽歌的感傷。《逝川》、《秧歌》等
四、 童話般的浪漫意境。《花瓣飯》、《霧月牛欄》、《北極村童話》等
五、樸素生活的脈脈溫情體驗。典型如《踏著月光的行板》、《臘月宰豬》等
總體說來遲子建的作品既感傷,又溫暖,既樸素又不失浪漫。主人工多飽受艱難生存,打磨卻不失人性溫暖和希望,這與其他作家作品是截然不同的,也因此遲子建的作品有濃濃的遲式風格。
《第三地晚餐》中選篇:《踏著月色的行板》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是一對在異地工作的農村進城夫妻王銳和林秀珊,意外在中秋這天得到一天的假期,兩人都想給對方一個驚喜,事先沒有約定就踏上探望對方的火車。然后當丈夫到達妻子的住處后,得知妻子已去了他那兒。于是乎十萬火急地往回趕,而與此同時,妻子也被告知,丈夫去了她那兒,于是也急急忙忙返回。戲劇的是當丈夫回到工棚發(fā)現妻子已經返回了,又馬上追了過去。就是這樣你來我往的追趕,在八月十五的晚上,他們再一次回到對方工作的地方,卻得知對方又去了他(她)那兒。最后兩人只能在平時通話的電話亭里通話幾分鐘。然后又踏上各自歸去的火車。在這個本是團圓的日子,他們僅希望能見一面,吃個飯,抱一抱、摟一摟,給對方送個小禮物,現實卻一次又一次失之交臂。最后在月圓之夜,他們坐在相對而開的火車上,盼望著那迎面而過的相會。而他們只看了一眼,甚至還沒看清楚,火車就飛快的背馳而去,團聚會面僅在交錯過往的那一瞬間。通篇讀下來,一股心酸浸潤心頭,但也有揮之不去脈脈溫情。如果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平常人家少有愛情,而在他們身上,我們卻看到了俗世煙火的美麗浪漫,看到了他們童話般最美的愛情,看到了他們在那被殘酷生活打磨后仍不滅失的溫情希望。他們彼此尊重、相濡以沫,素面朝天,努力給對方最好的,時不時在不經意間,溫柔地觸動我們堅硬的心靈。給我們以希望、給我們以溫暖。
這一刻,我又相信了愛情。
而主篇《第三地晚餐》又是另一種類型的小說。計劃下一次做介紹分享。
遲子建說:我喜歡樸素的生活,因為生活中的真正詩意是浸潤在樸素的生活當中的,所以我信奉用樸素的文字來表達傳神的生活的這一準則。就是遲子建作品打動我、吸引我的原因,也是我一直喜歡和堅持的文學信仰。
附上《第三地晚餐》實體書,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相信你會愛上遲子建的文字,與你一起領略遲子建的黑土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