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到東野圭吾,不知大家從何認識。而我,一名畢業近五年的“頹廢文藝青年”,是在上大學時,在我們校區旁的書店偶然看見了一本已記不清何人所寫的《東野圭吾和他的貓們》。我是一名貓奴,我總認為貓奴之間的吸引總在那么一瞬間。所以,機緣巧合知道了東野圭吾是一名作者,并且十分著名。那天偷偷“逃課”的我我兩手空空走進書店,出來時候,買了本《放學后》,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是暢銷書,總是放在最顯眼。
? ? ? 對于大學,我沒什么太多的印象了。除了每天松松散散,吊兒郎當,偶爾早起想要“變成不一樣的人”,但沒幾天又會因遲到而擔心沒有學分。不過我一直喜歡讀書,推理內容的尤為吸引我。不過隨著實習期來臨,買回去的書也隨著我之前買的書,壓在箱底直到臨近畢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和緊張時,我突然看到了那本書。
? ? ? ? 看完《放學后》,用了我大概半天不到的時間。看完之后現在依然記得,我的手一直是顫抖的,也許為了書里女校學生的遭遇所氣憤,也許為了女校數學老師最后的結局而悲傷,也許因為作者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于推理小說或類似書的觀點。書中,女校生一位非常普通的數學老師:已婚,不愛管閑事,被學生們稱為“機器人”。但就是這么個機器人老師,也被兩位女校生所“青睞”,也一致讓我對于婚姻的忠誠度進一步懷疑。書就是以這位數學老師的第一視覺去完成的。以“有人要殺我”來開始了整本書的內容。愛情,親情,友情,人們的欲望被作者以隱晦的方式表現的淋漓盡致書本里的每一位人物描寫都需要反復去揣摩,去以第三方的知覺去判定,每一位人物都是生活在我們身邊,或每天都擦肩而過的,很平凡卻又神秘的人。《放學后》里有一句話:我閉上眼睛,好好回想之前的努力,自信會噴涌而出。我突然莫名平靜,我一直緊張一直壓抑的緣由,我只是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我只是怕走出“學校”這個“保護傘”,我知道走出來就要自己對自己“負責”,這是何其難的事情啊~我不知道文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只知道,那天下午開始,我著手準備我的簡歷,去找單位。沒有讓我變的多勵志,我只是不在每天躺著壓抑,坐著嘆息了。人總是要往前走的,畢竟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那么點潛力,停滯不前怨天尤人這是每個人都會做的,我總想做個別人不會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