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人性的一部分,自古就有
你聽說過“哈姆雷特綜合癥”嗎?過去沒有人說拖延癥,這個詞等同于我們今天所說的拖延癥。哈姆雷特說“過多的思慮會讓我們喪失行動的能力”。
話劇一開始,哈姆雷特就知道了問題所在,知道他該怎么做。把他的叔叔殺掉,本來是一個很短暫的動作,也就是一兩秒鐘,結果由于他在殺還是不殺、退縮還是勇往直前之間反復地思量,讓內心的兩個自我不停打架,結果一個小動作最后變成了五幕話劇。
現代都市生活中愈演愈烈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場景、理論、案例,讓你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得了拖延癥。于是,嘗試什么番茄工作法、皮筋法之類,但總會不了了之。這些方法聽起來實實在在,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嘗試幾天以后就跟各種戒煙的方法一樣,不起作用。拖延似乎成了一種頑疾,是一種極其多發常見,而且永遠也治不好的病。
雞湯市場應運而生
被拖延肆虐的生活場景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焦慮,各種各樣的焦慮。我們身處在一個焦慮的萬花筒中,有一個焦慮經過折射后變成更多地焦慮,更大的焦慮,更大的更多地焦慮又引發新的焦慮。于是就產生了雞湯市場,來幫你解決任何問題。
麥克盧漢大師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做Message is Massage,媒介即訊息。他還有一句話,接著Media is? Message 的是 Message? is? Massage,媒介即訊息,訊息及按摩(意同雞湯)。
雞湯主要的功能看似在輕度的解決問題,其實根本不可能實質性地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的界面不錯,讓你很舒服。因為問題既然出現,你要解決的話就會有很多不得不面對的麻煩和痛苦,任何真正的治療都不可能是那么輕松,喝碗雞湯就好的。
戰拖是一種“安全無效藥”
對于不好的醫生來說,有兩種病是他們最喜歡的,一種是根本不存在的病,他們去治;還有一種是永遠治不好、也死不了的那種病。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在醫藥界流行一種說法,叫“安全無效藥”。首先要做到安全、不死人,只要不死人,這種藥就有存在的很大合理性。同時要做到無效甚至低效,這個藥才能賣的長,賣的久。戰拖市場也是這樣。
真正想建水庫的人,不會問怎么建
松下幸之助水庫哲學說:企業家要想把企業辦好,就一定要給自己的公司建立一個水庫,也就是一個備用性的資源。當資源充足的時候,你可以把你的資源匯入到這個水庫里頭,當資源匱乏的時候,你又可以從這個水庫里頭獲取資源,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公司經營的風險。
在建水庫之前,要有一種“不建好這個水庫死不罷休”的勇氣和決心。因為,所有的解決方案在沒有形成的時候,就需要有一種不做成死不罷休的勇氣。我們很多事情之所以做不好,可能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個最重要的要素。
問題不是問題
莎士比亞說過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這里頭的關鍵詞只有三個,一個是to? be ,一個是not? to? be ,還有一個詞就是question 。問題好像很簡單,要不to? be ,要不not? to? be 。如果你在二者之間徘徊的話,那它就變成了一個question ,而且是一個永遠的question 。
對于我們來說,拖延癥成了一個問題,而且似乎是一個經久不衰的問題。但真正的問題不是問題,不是question,而是“行動”和“放棄”,是to? be 和not? to? be 。
治拖的不二法門
一種是:把它當成是我們身上眾多想擺脫、而一直沒有擺脫的惡習。比如說想戒煙一直沒有戒掉,想減肥一直沒有減肥。你就把所有這些問題放在一個籮筐里,說三個字,“算了吧”,求個心安。
還有一種就是:你真覺得這個毛病看似小毛病,實則是一個細思極恐的毛病,是一個生死攸關、榮辱攸關的毛病,那你就以一種決絕的勇氣去戰勝它。
不管用什么方法,當你不在想那些問題的時候,它就只是一個行動而已。就像哈姆雷特在一再的拖延當中,最后不得以在已經受傷的情況下,把劍刺向了他的一直想殺的那個人,在那一刻,他一定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
哈姆雷特說:“過多的思慮會讓我們喪失行動的能力”。
決絕地行動,是解決拖延癥的不二法門。